月餅的來歷最早起源於唐朝,每年中秋節人們都會吃月餅
2025-07-29 03:57:10
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食物,到了中秋節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吃月餅,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看著月亮吃著月餅,不過大家知道月餅的來歷嗎?那麼月餅的來歷起源於那個時期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一、月餅的來歷是用來祭奠月神
月餅在古時候是用來作為祭品的,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最早起源於唐朝,在唐朝時期皇宮裡為了慶祝中秋節的來臨,皇上都會將月餅來作為祭品,用來祭奠月神,不過後來被人們用來表達思鄉情懷,漸漸演變成了吃月餅,不僅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
最早的月餅其實俗稱為小餅和月團,但是到了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戀。
二、月餅也象徵著家人團聚的寓意
月餅寓意團圓,也應該是明朝開始的。如果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應該能夠看出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祭月供品)。因為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而且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三、月餅來歷的歷史奇聞趣事
在古代,人們在中秋拜月神的時候,把月餅當作供品,不過那時的月餅叫小餅、宮餅、團圓餅,就是不叫月餅。
到了漢朝,皇帝派了一個叫張騫的使節出使西域,他帶回了芝麻和胡桃,於是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餡的圓形餅,叫做「胡餅」。
唐朝的時候,據說,有一年中秋的夜晚,當月亮升起的時候,唐太宗和楊貴妃在皎潔的月光下一起賞月吃胡餅。吃著吃著,唐太宗突然說:「這胡餅的名字怎麼這麼難聽呀?」在一旁的楊貴妃為了討皇上歡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隨口回答說:「那就把它叫作月餅吧!」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