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驚蟄時節"春雷響 萬物長"
2025-08-06 04:07:10
我國存在24個節氣,解釋古人留給我們的一大特色文化產品。掌握二十四節氣的變化特點也就了解了生活當中氣候的變化情況。在24個節氣當中伴隨著驚蟄節氣的到來,民間也有著不同的風俗特點,更有俗語"春雷響 萬物長"的說法。
驚蟄節氣的特點
驚蟄節氣意味著春天的到來,是真實反映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驚蟄時節的時候,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民諺云:「春驚雷響,萬物長」以及「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等等,這些均就是驚蟄節氣了節氣的最基本特點。
春雷響,萬物長
驚蟄時節"春雷響 萬物長"指的是驚蟄的氣候和自然現象的描述。春雷始鳴,萬物生長!還沒到驚蟄的時候,春雷就在夜晚響了起來,似乎在向世界證明著與這個春天有關的一切訊息。元稹曾在《詠廿四節氣詩·驚蟄二月節》詩中寫道:「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時候爭催迫,萌芽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驚蟄節氣來臨意味著春天已經到達人間,花草樹木開始發芽,老鷹和杜鵑也已經飛出巢穴。元稹在詩中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借驚蟄節氣描寫春回大地的勃勃生機。
節氣響雷的說法
驚蟄節氣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打雷。民諺云:「春雷響,萬物長」以及「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等等,這些均為驚蟄節氣的特徵。中國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早遲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雲南南部在1月底前後即可聞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卻在4月下旬。「驚蟄始雷」的說法則與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的氣候規律相吻合。春雷的到來,將冬眠的蟲獸們都震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