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扛笆鬥 舞火把 送牛樁子 民俗活動集錦
2025-08-05 17:49:12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擁有的文化底蘊,更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流傳多好,每個傳統節日的存在都有他們的由來與歷史演變,許多傳統節日的史詩,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春節期間擁有的民俗很多,但是到正月十六春節過後仍然還是會有一些特殊的風俗習慣。
正月十六扛笆鬥
正月十六傍晚,人們早早地吃過晚飯,就開始「扛笆鬥」。所謂「扛笆鬥」,就是用一隻紗布袋子裝一些生石灰,把它綁在秤桿的一端,人拿著秤桿的另一端,把紗布袋往地上丟,地上就留下了一個個白斑。當然,「扛笆鬥」也有一定的規定,總是先要從河邊水碼頭往上「扛」,然後是房前屋後門口天井和房屋裡面,當「扛笆鬥」結束後,房前屋後就到處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白斑。因為白斑越多,就預示著今年糧食收成愈好。
舞火把此日最盛行
正月十六舞火把,據說,火苗竄得越高,那年的莊稼收成越好。舞完火把後跨火把,據說跨火把能驅除晦氣,迎來好運。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從冒著火苗的草把上躍過。所以舞火把也是人們為了祈福的一種活動。
送牛樁子在大年十六
正月十六送牛樁的習俗由來已久。那時,還不知道要計劃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總想再生個男孩,就邀請人家給自己送牛樁,以求生一帶把子的。很多時候,凡是送牛樁的,總能如願以償。所以,當時送樁子比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