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講奉獻有作為專題討論發言稿
2025-01-01 19:32:08 1
講奉獻、有作為,關鍵要能約束自己、無私少欲,要能勇於奉獻、敢於擔當。以下是小編為您推薦講奉獻有作為專題討論發言稿,歡迎閱讀。
講奉獻有作為專題討論發言稿(一)
什麼是奉獻?奉獻就是不求回報的愛、全身心的付出。古時候,用手捧出來就叫「奉」;「獻」是指的祭獻,就是拿去祭神祭天祭祖宗的,這是不求回報的。一個人,對家庭和親人作奉獻相對容易,但對工作和事業而言,要做到無私奉獻就相對困難了。所以說,對黨的事業和人民的事業要做到無私奉獻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思想的境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是一種覺悟的境界,是黨性強、人格純、人性美的一種表現。特別是當前,越來越多的「為官不為、為政不為」現象產生,就是因為有人覺得沒有「灰色地帶」了,不能去權力尋租了,工作積極性也就下降了,這種人就是黨性不強,是機會主義者、實用主義者。但如果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同志,還是在拼命工作,還是在無私奉獻,那就是黨性強、人格純、人性美的表現,所體現出的境界就不一樣。
全體黨員和領導幹部,只有無私少欲,才能讓人心服口服,才能堅持原則、敢於管理。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意識,不是把你提到某個職位,你的水平和境界就到了這個職位應有的水平和境界。如果自己不加強學習,不自我培養、自我提高,你永遠就只會是以前的水平,達不到職位應有的水平和境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性的弱點就在這裡,自私是根子。投機取巧只能蒙蔽一時,襟懷坦蕩、堂堂正正做人做事,才能樹立威信和權威。因此,要做到講奉獻、有作為,關鍵要能約束自己、無私少欲,要能勇於奉獻、敢於擔當。
講奉獻有作為專題討論發言稿(二)
一直以來,都在為志願者無私奉獻的事跡感動著,感觸最深的就是:人生需要奉獻。所謂奉獻,既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理解,當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境界達到一定高度時,真誠的奉獻便會成為一種品格。
振興區標牌小區支部書記申傳興,雖已86歲高齡,卻每日奔波在群眾中,以零距離服務,換取居民的敬重,居民親切的稱他為小巷總理;元寶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季鳳龍,自己緊衣縮食,卻先後資助貧困戰士、下崗職工、困難學生、殘疾病人和孤寡老人共200多人,為社會捐款12萬餘元,捐物1000多件;鳳城市寶山鎮岔路村原黨支部書記王忠有,在村幹部的崗位上,忠實地履行職責,心裡始終裝著百姓,把全部的精力和愛都獻給了他熱愛的土地和鄉親;老黨員李忠怡,十幾年來,自掏腰包14萬元救助26位孤寡老人和資助14名貧困學子,被譽為鴨綠江邊的活雷鋒。他們都以對黨的忠誠放棄了個人享樂,用為人民服務的熱情換取了群眾的幸福。還有感動丹東十大人物之一的杜雲吉,在14年的擁軍路上,累計出資200餘萬元支持部隊建設,他用自己的行動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懷。
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個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黨員志願者,看到的是一個個道德高尚的無私奉獻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我的思想受到了薰陶。我已經在為民服務中不自覺的將「奉獻」演變成了我的一種品格。不管萬籟俱寂的凌晨,還是夜燈獨明的深夜,當我獨坐電腦前忙碌著工作的時候,我的心是坦然的,是快樂的,因為我的付出正是黨建創新工作的需要;不管是居民家中,還是庭院廣場,當我穿梭於其中的時候,我的靈魂是高尚的,是純粹的,因為我的工作正是居民群眾所需要的。我的辛勤努力,只為能看到群眾滿意的笑容。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