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點:谷歌眼鏡未來將何去何從?
2024-12-21 20:35:08
編者按 : 弗蘭克·帕勒莫(Frank Palermo)是 Virtusa 全球技術解決方案集團的高級副總裁。
有點創意已經走到了時代的前面。
毫無疑問,隨著 Fitbit、Jawbone 和 Nike Fuelband 等健康監測系統、計步器和活動追蹤器的滲透,可穿戴市場正在迎來騰飛。明年, AppleWatch 的上市可能會讓智能手錶成為「下一個大事件」。據市場研究機構 Gartner預測 ,在未來 3 到 5 年內,使用谷歌眼鏡和類似可穿戴設備的企業,每年將節省最多 10 億美元。
然而,消費電子產品市場是一個很有趣的領域。消費者往往會一窩蜂地購買最新、最好的電子設備,但前提是他們看到別人也在使用這種設備。谷歌眼鏡等可穿戴設備面臨的一大挑戰是,作為「 探索者 」測試項目的一部分(意味著你需要獲得廠商發的邀請碼),它們只是在有限的範圍內發布。鑑於谷歌眼鏡的售價高達 1500 美元,因此買得起這款設備的消費者屈指可數。只有大幅調低此類設備的價格,消費者的興趣才能上升。
接下來,你還將面臨一個社會接受程度的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谷歌眼鏡的使用可能都不是一種光明正大的行為。當人們不知道設備究竟在拍攝或監控什麼的時候,他們會心存疑慮。眨一眨眼就能進行實時的面部識別,這種技術的潛力甚至讓最精通科技產品的用戶都心驚膽戰。在涉及侵犯隱私的問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界限。
說服人們相信谷歌眼鏡這樣的可穿戴個人助理絕對可以顛覆醫療、安全、體育等許多行業並不難。例如,CrowdOptic 便在包括醫療保健在內的多個行業運用了谷歌眼鏡這種技術,現在已有 19 家 CrowdOptic 醫院通過該平臺來改善教學、協作和應急響應。他們預計到明年這一數字將增至 100 個。CrowdOptic 的技術可以支持通過可穿戴設備完成的實時信息流傳播。
Apx Labs 之類的企業和可穿戴技術軟體公司 Augmate 目前都在開發人力應用,希望能給不依賴桌面端的工人帶來巨大好處。Apx Labs 開發了面向谷歌眼鏡的企業級軟體平臺 LabsSkylight。根據谷歌的數據,全球 80%的勞動力每天都在從事體力或不依賴桌面端的勞動。未來,勞動力市場可能會給谷歌眼鏡創造巨大的機遇。
與此同時,超過 60%的知名品牌都在探索谷歌眼鏡的潛力。維珍航空曾經開展了一項為期 6 個星期的試驗,讓倫敦希斯羅機場的工作人員戴著谷歌眼鏡迎接乘客,並快速找到他們的航班信息。全球塗料巨頭宣偉(Sherwin-Williams)為了提高其塗料銷量,開發了一款名為 ColorSnap 的應用,該應用可允許用戶拍攝照片,然後它會自動獲取照片主要顏色,從而幫助用戶調整室內裝修設計方案。
房地產網站 Trulia 也開發了一款名為「TruliaForGlass」的演示產品,讓用戶可以通過這款谷歌眼鏡應用對滿足其標準的待售房屋進行評分。另外,薩克拉門託國王隊還是第一支向球迷提供比賽中谷歌眼鏡體驗的 NBA 球隊,球員在賽前熱身中戴著谷歌眼鏡,將熱身視頻實時傳輸給球場中的屏幕上。
開發者社區迄今已為谷歌眼鏡開發了 超過 100 款應用 ,有些頗具創新性,有些則是華而不實。對於尋找某種娛樂活動的人來說,甚至有一款名為 GlassBattle 的谷歌眼鏡遊戲應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
在某些職業或某些行業,谷歌或許具有顛覆性。但就目前而言,普通消費者還不清楚如何使用這款可穿戴設備。
在科技行業,時間意味著一切。大多數具有顛覆性的重要技術都要經歷一個相同的演變循環。第一代設備往往是為業餘愛好者所打造,或者說是有錢人的玩具,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實用價值;它們只是引入了一個新的使用範例。一種技術越具顛覆性,它被消費者接受的時間往往越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設備變得越來越好,技術日益成熟,進而會推動它們得到更大範圍的普及。還記得第一款手機嗎——是不是我稱之為磚頭更合適呢?對於隨身攜帶這種有些突兀的設備的想法,大多數人當時都覺得很可笑。很難想像,今天的智慧型手機就是從這些設備進化而來。
所以,谷歌眼鏡之類的可穿戴技術與 Oculus Rift 等虛擬實境應用都屬於相同的類別。它們就像是上世紀 80 年代的手機,等待得到進一步改進,等待技術得到進一步簡化,等待外形設計更時尚。另外,它們還需要開發者在安全問題上多動腦筋。實現上述特性或功能尚需時日,可它們一旦做到這一點,必將成為科技行業的「下一個大事件」。
在短期內,谷歌眼鏡的真正機遇可能是在工作場所。只要在技術上稍加改進,多圍繞隱私擔憂考慮問題,谷歌眼鏡也許就能做好騰飛的準備。
如果谷歌想要讓這款可穿戴設備在消費者市場取得成功,也許最好的結果是將它賣給蘋果,因為後者已經不止一次證明它有能力改變某項技術,然後讓消費者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