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618"幾組數據折射出"消費升級潮"
2024-12-31 20:12:08
京東「618」幾組數據折射出的「消費升級潮」
上周六,京東「618品質狂歡節」告一段落,面對上半年末這場最大的電商狂歡,不少消費者都選擇在此時置辦新品。相比於以往電商活動,京東將這次618冠以「品質」之名,整個618大促季訂單量破億,這說明價格競爭已經不再是商家吸引消費者的法寶,取而代之的是品質和服務,京東「品質狂歡節」正是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爆發出旺盛的消費力。
6月18日晚6點,京東舉行了618業績通報會,在手機通訊品類,京東公布的評論過萬、好評度平均分最高的單品TOP10榜單中,華為、蘋果以及OPPO位列前三。而京東公布的另一組數據更為引人注目,在3000元以上價格區域中,華為的P9和P9 Plus同蘋果的iPhone6在3000-3999元價格段銷量分居前三,在更高的4000元價格區間蘋果的兩款產品更加搶眼。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在更能夠代表品質的高端市場中,華為的上榜更加吸引消費者目光。
消費升級注重品質 物美價廉漸漸暗淡
近兩年,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分化加速,各家手機廠商為贏得消費者,頻繁打出概念牌,令消費者眼花繚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市場消費力基本定型後,這種亂象也漸漸明朗。潮起潮落之後,留下來的還是更加務實,也就是注重品質的品牌。而我們從中也可以發現一些細節:中國正在經歷一場比較獨特的品質消費升級潮,消費者將更願意為產品品質買單。
如果將時光回溯到20年前,或者更近一些的10年前,消費者還大都信奉著或者追求著「物美價廉」的消費觀念。在當時,面對看似相同的產品,更多的人會傾向那個價格更低的。然而這些看似相同的產品中,之所以價格有所不同,差就差在品質與體驗上。換句話說,之所以能夠價格低很多,就是將產品停留在了表面之上,而非在意消費者的切身感受。
當前國內很多人在談到消費時,都在關注近些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甚至是營銷方式的轉變,然而卻並未察覺到消費觀念的轉變。如今市場的主力消費群體,已經湧現出一大批註重自己所購買物品品質與體驗的人群。在這群人當中,比起「物美價廉」,他們更加堅信「一分錢一分貨」。當一款產品的品質與體驗,帶給他們更為愉悅的使用享受時,那麼這款產品從設計、技術、甚至到某個流行元素的運用,都足以匹配該產品的價格。因此,對於已經轉化或者正在向這一觀念轉化的消費力中,「質價比」已經漸漸成為衡量產品的一個標尺,而「物美價廉」已經漸漸暗淡。
品質口碑提升沉澱品牌價值
反推回產品前端,突出的「質價比」會帶動人們更加關注品牌。當這個群體認同這一品牌後,便會成為產品的持續使用者和分享者。就拿蘋果旗下的iPhone舉例,相信每一個iPhone用戶的使用感受都會是順暢,並且沒有卡頓的使用體驗。當被人問道為何一直用iPhone時,不少人都會回答「挺好用的」。的確,蘋果一直以來也正是以使用體驗流暢著稱,這主要源於蘋果封閉的作業系統,以及對硬體質量方面的把控,當然,除此之外還更離不開蘋果對於產品的用戶體驗測試。
同在榜上的華為也同蘋果一樣有著完善以及嚴格的品控要求。今年年初,華為能夠榮獲質量方面的國家最高獎--中國質量獎,便是對華為品質觀的最直接體現。這也與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今年MWC上發言相吻合,「首先我們要抓住貨源要保持高質量,供給側一定要保持高質量。第二,產品要高質量,有了就會有客戶群。」
除了蘋果、華為以及OPPO所在的手機品類,在體育用品方面,此次618銷售額排名前列已經成為Adidas、Nike、New Balance等知名品牌,而家電方面的銷售額排名前列的也被美的,海爾,格力等佔據,這同樣是用戶開始逐漸重視品質、體驗以及品牌後,消費升級潮所帶來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