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北方的棉花作文
2024-12-11 12:46:09
「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幹。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見過開花花結果,誰知結果果開花。百花一謝成塵土,剩我纏綿暖萬家。」這兩首詩讚美的都是棉花。棉花是世上唯一可以讓我們「穿在身上的花」。
北方平原上,總少不了一種叫棉花的農作物。
我自幼在農村長大,很小就懂得棉花的價值。棉花的功能是禦寒蔽體,服飾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誌。我想棉花功勞之大,最能稱得上「衣被天下」。
棉花屬錦葵科,原產熱帶國家,後在中亞種植,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是多年生灌木,後來經過引種馴化成為一年生草本作物。「香噴噴的籽,白絨絨的棉,一層枝葉一層景,兩度花開兩爛漫。上層彩蕾正掛棉,下層銀絮朵朵綻。繁花開到最盛時,銀光照夜疑月圓。」這首極具民風的詩歌,唱盡了棉花的好,可謂棉花形象、傳神的寫照。
「此處彈棉花」、「此處軋花」,這是北方平原坊間牆壁上常看到的字眼。那是出自民間書寫者天然率真、酣暢淋漓的手筆。新棉有一種氣息,舊棉沉重像鐵,這是我在鄉村對棉花的感覺。童年時代,祖母在鄉村用紡車紡棉,我偎依在她身邊,在青燈和月光裡,紡車聲嗡嗡仿佛鄉村催眠曲。至今想來,紡車聲仍餘音縈耳,細香嫋嫋不絕。我進城前在農村生活了17年,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從事一些簡單的生產勞動,這樣的農村經歷使我深諳農事。我甚至熟悉棉花從種到使用的全部過程:「布種、灌溉、耕畦、摘尖、採棉、撿曬、收販、軋核、彈花、拘節、紡線、挽經、布漿、上機、織布、煉染。細細讀來,這多麼像一出由花到布的「連環畫遞進曲」,層次分明,秩序井然。
棉花是世界上唯一由種子生產纖維的農作物,是人類的衣料之源。被子、棉套就不用說了。甚至,火藥、塑料也是棉花製造。我家當年吃的棉籽油,滿罐都是棉籽軋的。棉籽不僅能榨油,還可做食品和肥皂。棉稈的韌皮纖維能做繩索,又能造紙。棉花的根皮還可入藥,有強壯、鎮靜的功效。
有一年我在鄉下,看到許多親戚都在用棉籽殼養殖蘑菇。他們天不亮摘蘑,清晨歸來,騎車帶到十裡外的集市上賣。棉籽殼上能結出木耳、鮮菇,這讓我大開眼界,心中思忖:渾身是寶的棉花,功莫大焉的棉花,於我們最為實用,其他花只能用於茶餘飯後抒情。
棉花更像是鄉梓裡一個溫暖的符號和象徵,代表一個平和溫馨的「純棉時代」,它的絲絲縷縷蘊涵了陽光的本質。拉開棉花長長的纖維就會發現,頗具質感的陽光在輕盈跳躍。我們穿棉衫感覺和陽光那麼貼近;我們曬棉被,棉花就釋放出了陽光甜美芬芳的味道。
棉花的這種聚集和變化是多麼奇妙:始為華麗多彩,終為絨柔潔白。花開兩度,纏纏綿綿……
[我們北方的棉花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