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
2025-01-08 15:18:08
2015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四個全面」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兩會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先後參加了上海、江西、廣西、吉林等代表團的審議,並結合各地方的情況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每一次講話都是在用「四個全面」的精神指導地方工作,對當地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每個人都有自豪感尊嚴感
上海作為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杆。習近平希望上海帶頭創新社會治理,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推動服務和管理力量向基層傾斜,實現從管理向治理轉變。
與上海這類大城市相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在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強調,要著力推動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加快發展,要求當地幹部「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腦中常謀富民之策」,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
對廣西的貧困群眾,習近平一直很牽掛。他要求當地領導幹部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提高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就業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打開孩子們通過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紮實通道,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主任曹義孫告訴央視網記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追求的目標,這個重任落到中國共產黨的肩上,中國共產黨把民族的振興、把實現中國人的夢想,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指經濟指標,還應該讓人民過上富足的生活,在社會當中能夠體會到人們之間的關愛,讓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都有自豪感、尊嚴感。」
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經濟增長的動力和紅利
去年以來,東北三省經濟增速回落明顯,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想要解決動力問題,就必須要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在吉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要通過創新實現優化升級、脫胎換骨,進行深化改革創新,實現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戰略性調整。
對中國改革開放領頭羊的上海,習近平同樣寄予厚望。他要求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重大改革要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加強整體謀劃、系統創新。
「改革是最大動力,也是最大紅利。」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眼中,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提供增長的動力。「現在不能再搞粗放型增長,要做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好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才能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在廣西代表團,習近平強調要營造公平有序的經濟發展法治環境,把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維護少數民族群眾合法權益納入法治化軌道。
裴長洪表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非常重要。四中全會決議中提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法律保障,大量的改革措施,需要在法律法規的保障下才能更好地推行,才能「又破又立」。與現行法律法規有牴觸的,可以通過授權的方式來進行局部調整,從而能保證市場經濟更加規範、有序。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副教育長王懷超說,小康社會的目標,深化改革的決心,依法治國的理念,關鍵還是要落實、落實再落實。「一分號召,九分落實。如果把我們現在的布局落到實處,中國發展的前景非常光明。」
四、全面從嚴治黨: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
領導幹部,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黨要管黨絲毫不能鬆懈,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鬆。」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貫態度和要求。
習近平在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從嚴治黨關鍵是要抓住領導幹部的「關鍵少數」,全方位紮緊制度籠子,更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在江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他提出,必須做到有腐必反、除惡務盡,下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使領導幹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在吉林代表團參加審議時他說,要持之以恆把民生工作抓好,領導幹部應「立正身、講原則、守紀律、拒腐蝕」,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