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我的家鄉——烏鎮
2024-04-14 06:51:05 1
篇一:描寫自己的家鄉烏鎮
烏鎮,煙柳畫橋,小橋流水。烏鎮之美,使我想起蘇軾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又想起白居易的「春來江水綠如藍」。烏鎮,茅盾的故鄉,人間的天堂。
漫步在烏鎮間,穿行在小道中,我嗅到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春天的烏鎮,給人一種非常清新自然的感覺。她沒有西湖那般妖嬈;也沒有西溪那般嫵媚;更沒有北高峰那般豪邁。她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千千萬萬的遊客。灰牆白瓦間,淡淡的柳芽裝點著烏鎮,潺潺的水聲像悅耳的琴聲,使我亦沉醉在這美麗的江南水鄉中了。天還下著小雨,我突然想起了「粉蝶雙雙穿檻舞,簾卷晚天疏雨」這句詩來了。一呼一吸間都有江南水鄉的如水韻味。小橋流水,過往木舟,處處體現出烏鎮那古樸濃鬱的文化氣息。在那些古老的小房子裡,擺著各種烏鎮的特產:精緻的木雕,玲瓏的手鍊,美味的姑嫂餅,輕巧的油紙傘,都令我賞心悅目。
烏鎮的房子,灰色的牆,棕色的門。成為烏鎮的一大特色,她遠離城市的繁華,遠離高樓大廈,給我一種樸實的感覺。低矮的房子,錯落有致,一點也不誇張,一點也不鮮豔。只有黑、白、棕這幾種顏色。普普通通,讓我深深的迷上了這樸素的江南小鎮。我站在小房子邊,看著這潺潺的流水。水是綠的,不像翡翠,也不像寶石,它是那種春天的綠,很清新,緩緩流向遠方,有一種「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味道。
這就是烏鎮,古樸卻又清新的烏鎮。
篇二:我的家鄉烏鎮
我的家鄉烏鎮是一個水鄉古鎮,比起一些大城市來說,烏鎮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可水鄉古鎮每天都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烏鎮的河是烏鎮的筋脈,大河,小河縱橫貫穿整個烏鎮,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見河流。微波蕩漾,河中魚兒遊來遊去,仿佛是在傾聽遊人的腳步聲;一會兒,魚兒又鑽下水底,似乎在和嬉戲玩耍。河面上,輪船發出嗚嗚的響聲行駛著,好像在說:你瞧!我在水上行駛得多快!在東市河,你就看不到大輪船的蹤跡。一艘艘烏蓬船在河上緩慢地行駛,一位衣著樸素的船夫,站在船尾,眼睛望著前方,雙手握住船槳,悠悠地搖著。船槳在手中搖動,水面擴散出一道道微波。這烏蓬船比起那大河上的輪船,讓人感到一種悠閒自在的感覺。有河必有橋,烏鎮的橋主要以石板橋為主。石板橋都是拱形的,在橋的半圓形橋洞上往往寫著橋的名字。橋,對所有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可烏鎮的橋並不是那麼普普通通,而是飽經風霜。橋上雕刻的花紋已經模糊不清,幾棵有頑強生命力的小草在石縫裡茁壯成長。走上石橋,迎面吹來了一陣微風,讓人感到清爽自在。烏鎮的弄也是非常的多,主要分部在東,南,西,北柵,其中眾所周知的是已經成為旅遊景點的東柵弄堂。東柵的弄堂只有兩米左右的寬度,兩邊那一幢幢陳久的民宅,並排的通向弄堂的盡頭。走在弄堂的石板路上,抬起頭望望藍天,天變得又細又長,雲好像寄害羞似的,只露出一點點。早晨,當黎明的第一縷陽光照亮被黑夜籠罩的大地時,沉睡中的弄堂慢慢地甦醒起來,蘇睡的第一聲就是的露水滴在地上的聲音,接著,鳥兒歡快的歌唱,人們從鳥兒的歌聲中醒了,弄堂一下子熱鬧了,上班的上班,洗衣服的洗衣服,一片忙碌的景象。
中午,酷熱的太陽對著大地發出一陣又一陣的熱量,可弄堂裡太陽光一點兒也曬不進去,因為房屋像一排排衛士阻擋著酷熱的太陽光的入侵。傍晚,太陽落山了,夕陽將弄堂染成了紅色,弄堂裡人們聊天,乘涼,夜幕漸漸地降臨,弄堂裡人們都已回屋睡覺了,弄堂又安靜了下來,等待著明天的到來。烏鎮還有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茅盾,他的文學作品至今還是人們最喜歡看的書之一。還有一些著名景點,如修真館,茅盾故居,林家鋪子,百床館,酒作坊等等。這些都是旅客必去的地方。烏鎮是我家,我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