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錢包」背後的網際網路大變局
2024-04-12 09:08:05 1
泡泡網資訊頻道4月30日 百度於4月中旬宣布推出旗下支付業務「百度錢包」,25日,百度錢包率先嵌入手機百度中,未來還將出現在百度地圖、百度團購等百度系自有App中。根據百度的信息披露來看,「百度錢包」主要提供在線充值、在線支付、交易管理、生活服務、提現、帳戶提醒等功能,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大同小異。百度突然殺入支付市場意欲為何?背後有怎樣的深意?
「百度錢包」背後的網際網路江湖格局
看清百度錢包,得從中國網際網路市場江湖格局說起。
隨著中國網際網路20年的發展,網際網路市場已經形成三股力量:一是以BAT為代表的巨頭公司,BAT是百度、阿里、騰訊三大巨頭的縮寫,他們分別以搜索、電商和社交為大本營,逐漸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的主導力量;二是以小米、360、美團等為代表的新變量公司,這些公司最大的特點是新、奇、特,以新的玩法、新的商業模式入市,不依附於任何一家現有巨頭和平臺,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大膽創新,成為網際網路市場的新變量;三是大量的創業公司,要麼攜裹新的技術,要麼攜裹線下資源,線上線下尋求機會。這三股力量相互博弈、此消彼長。
此外,還有一股特殊的力量,就是正走在網際網路化路上的線下傳統企業。這些傳統企業中,一部分線下巨頭企業,如萬達、中移動,試圖在網際網路領域構建能與前三股力量抗衡的勢力版圖,其他多數企業,則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加劇前三股力量的博弈和混戰。
目前看來,BAT仍然是網際網路市場當仁不讓的主導者,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人口結構變遷、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BAT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隨著線上線下融合的加深,網際網路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一方面網際網路在改造所有行業,反過頭來看,所有行業都將「變成」網際網路行業。這對BAT來說,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線下巨頭如萬達、中移動等,很可能將攜巨量的線下資源,成為BAT最直接、最強力的競爭對手。二是變量公司和創業公司,藉助移動端的創新先發優勢和船小好調頭的後發優勢,不斷衝擊和蠶食BAT的勢力版圖。
在這種複雜情勢下,為了保住壟斷性地位,近兩年來BAT均祭出了資本大旗,展開地毯式併購,以擴大業務和資源外延,以打造聚合最優質資源的新生態系統平臺。
所謂新生態系統平臺,有兩大特徵:
特徵一: 四個流、一張網。
四個流即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
信息流即一般所謂流量。在PC端,百度、騰訊明顯佔優勢,阿里則相對處於劣勢,在移動端,憑藉微信這一大殺器,騰訊將百度也遠遠甩在後邊。根據公開資料統計,過去三年,阿里巴巴收購和入股了30多家公司,百度也入股了30多家公司。這些公司裡,絕大多數是流量入口型公司。
商流即商品資源、商家資源。在這個環節,在實物電商領域,阿里有明顯的優勢,無論是消費品還是工業品,阿里憑藉C2C淘寶、B2C天貓和B2B阿里巴巴平臺遙遙領先騰訊和百度,但在生活服務領域,阿里完敗給微信。騰訊憑藉微信,在生活服務領域明顯領先於阿里和百度,在實物電商領域一直沒有找到感覺,所以只能通過與京東的戰略合作彌補這一短板。在實物電商領域,百度更是完敗,從最早的有啊(C2C),到後來的樂酷天(B2C),無一能夠善終;好在百度基於搜索、地圖、應用助手和糯米等,在生活服務領域聚合了一定的流量。
在物流上,阿里、騰訊旗鼓相當,騰訊通過入股京東獲取了強勢的物流資源,阿里則通過整合「四通一達」、菜鳥物流及與海爾日日順物流的戰略合作,獲取了強力的物流資源。百度並未將精力放在實物商品上,因為在物流環節投入為零,好在並未影響生活服務平臺的打造。
在資金流環節,最為重要的是支付及基於支付的增值金融服務。阿里憑藉支付寶、餘額寶在這一環節獨佔鰲頭,聚合超過3億的用戶和上千萬家淘寶平臺內和平臺外的商家。騰訊藉助財付通、微信支付等算是補上了這一課,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尤其是微信+微支付,真正打通移動+社交+生活+支付,為下一步騰訊在生活服務和O2O領域大展拳腳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在資金流轉上提供了足夠的能量。
在這一點上,百度是瘸腿的——缺少一個支付工具,就無法真正打通生活服務和O2O的閉環,百度錢包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推出的。百度錢包一經推出,百度在生活服務和O2O的閉環基本構建完成:搜索+分發(91)+LBS(地圖和糯米)+支付。
所謂「一張網」,即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四個流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四個流涉及到的各種元素以網絡的方式相生互動,衍生出各種商業關係,創造出各種商業價值,這,就是平臺,這就是生態系統。
特徵二:打通線上和線下,貫穿PC端和移動端。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移動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一種足以顛覆一切的力量。作為不同於網際網路的新業務形態,在移動帶寬、移動終端性能和體驗大幅度提升的基礎上,移動網際網路憑藉「隨時隨地隨身」在某些領域已經明顯優於網際網路,如購票、餐館預定、電影票購買等生活服務領域。可以預見,移動網際網路下一步將強力分流桌面網際網路的流量,並以此與桌面網際網路重新分配後端商業資源。所以,新的生態系統平臺一定是以移動端為核心,貫穿PC端和移動端的。
其次, 新的生態系統平臺一定是打通線上和線下。在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驅動之下,移動終端變得越來越智能,人機合一成為趨勢,「終端即人」——通過移動終端上的位置、身份等標籤,即可以判定屏幕背後的「人」的特徵和偏好。這個時候,人的消費行為不再分線上和線下,所有的消費行為和決策行為都是線上。企業也不再分傳統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所以企業都是網際網路企業——或許上半身或許下半身,或者全身都在線上。
目前,無論是騰訊、百度還是阿里巴巴,在移動端和線下,都不敢說已經勝券在握,哪怕是手握微信的騰訊;同時,都迫切希望藉助巨量的流量資源、客戶服務資源和支付資源,將線上的壟斷性優勢延續至移動端以及線下。在變量公司和創業公司乃至傳統企業的衝擊之下,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支付的未來演進之路
無論是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支付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相同的,即為平臺的樞紐——通過支付,使得平臺從媒體平臺走向真正的商業閉環生態系統平臺。所謂媒體平臺,即無論平臺規模有多大,最終還是依靠廣告進行商業價值貨幣化,百度是典型的例子。
在移動時代,消費越來越場景化,入口越來越多元化,媒體越來越去中心化,三大巨頭以媒體為核心的平臺變得岌岌可危,建立起從信息到交易,真正的商業閉環生態系統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變得如此迫切,離開支付這個樞紐,這一新的生態系統不可能運轉起來。
從未來發展看,支付更是平臺的血液系統。支付除了扮演交易環節物權交換的工具,基於支付,可以衍生出金融增值服務:為買家提供貸款服務,為賣家提供融資服務,如阿里的淘寶小貸、阿里小貸,及京東供應鏈金融、京東白條等金融服務。這些服務的出現,是為了進一步提昇平臺對買家和賣家的吸引力,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些金融服務的重要性,甚至與商品、帳期等因素同等重要。
這些金融服務的開展,離不開支付工具。一方面,支付工具為平臺提供金融服務需求方的歷史交易數據和信用數據,再結合其他數據,平臺可以快速對金融服務需求方進行信用、償還能力、風險進行評估,進行快速放款;另一方面,支付工具又扮演資金流向監測的功能,確保每一筆貸款的正確流向,同時隨時監控金融服務需求方的交易狀況和現金流狀況。
可以預見,支付和基於支付的金融服務,將成為各大平臺的服務標配。對於百度錢包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