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發現的魏晉墓葬群 揭開了下葬的限制(墓葬限制)
2024-05-08 04:19:10 2
魏晉時代的墓葬群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等級森嚴。在我國的封建王朝時期,不同社會階層的等級是非常森嚴,不光是在人活著的時候,死之後更是如此,通過之前洛陽發現的一個魏晉時期的墓葬群裡面的規格可以揭開這一現象。
魏晉時期
在整個魏晉時期根據史書記載,只有兩個皇帝在洛陽地區修建了鈴木,分別是文帝曹丕以及明帝,至於裡面的墓葬形式,可以參考曹操的墓穴,曹操的墓穴在整個魏晉時期可以說是最大的畢竟是整個魏晉的開創者。除了這幾個帝王之外,墓葬群周邊還有著一些皇室血脈以及當朝大臣的墓穴,無論是在墓穴的佔地面積,還有裡面的規格與刻畫等,都能夠看得出來比較嚴格的社會等級。
陪葬墓穴
在魏晉時期,帝王死之後需要有人陪葬,比如說挖掘出來的曹操陵墓,有著一個男人、兩個女人合葬在一起,而這兩個女人的骨骼年齡大概是在50歲和20歲,50歲的那個女人骨骼可能是曹操的妻子,20歲的女人骨骼有專家認為可能是他們的女兒。有人認為可能是曹操的小妾,但是魏晉時期的很多皇帝墓穴都是異性合葬,周圍會有著文臣武將層層包圍,其中數量比較多的就是女人,應該是當時帝王的後宮大概數量是在70~200個。
社會等級
在東漢時期以及魏晉時期的具體判斷以及斷在整個考古界當中還有著一些爭議,不過隨著那個時代墓穴的逐漸發現以及史書的不斷研究可以逐漸的研究出來當時比較完善的社會等級。除此之外,可以看到當時帝王的陪葬規格與生死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