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保健食品十大誤導消費者的銷售花招
2024-05-14 09:35:06
市藥監局發布消費安全警示,提醒市民警惕保健食品非法營銷10個花招。市藥監局表示,之所以有不少消費者將保健食品當藥品食用,根本原因在於保健食品經營者拼命承諾產品功效,宣傳療效,虛假、誇大的宣傳誤導了消費者。今天排行榜小編就為您帶來保健食品十大誤導消費者的銷售花招。
1、假冒大牌弄噱頭
近年,市場上不斷出現一些不法分子打著「世界衛生組織」、「中華醫學協會」等實際不存在組織名義推薦其所銷售的產品,導致不少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
藥監局提醒,消費者可通過民政部門查詢其合法性,以免上當。
2、無中生有編功能
近年,市場上出現一些產品竟堂而皇之地大肆宣傳其所銷售的保健食品具有「改善性功能」和「增高」等功能,而監管部門從未批准過相關功能的保健食品。
3、廣告詞中放大炮
一些企業在宣傳中為自己的產品「增加」保健功能,如「免疫調節」功能的保健食品,宣傳中卻誇大成還具有「延緩衰老」功能。
消費者遇到這種情形可撥打市政府舉報熱線12345或直接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4、假借國學來忽悠
有些產品獲得批准的功能只是「免疫調節」,但銷售者用所謂的「國學中醫」理論解釋一番,就延伸了其不具備的功能。如「對增強老年人的體質、抗衰老有輔助作用」就被說成具備了「延緩衰老」的功能。
5、斷章取義吹療效
有的企業喜歡打擦邊球,利用《本草綱目》、《中國藥典》等名著內容斷章取義,稱保健食品中某種原料所具有療效的辦法來暗示療效,誤導消費者消費。
6、編造標識混視聽
一些商家為了抓住部分消費者崇洋媚外的心理,鑽法律空子,將外文標在主要展示版面,其中外文字體比漢字還大,不符合有關規定。市藥監局提醒,消費者遇到這種情形要特別留個心眼,謹慎購買。
7、捏造批文造產品
目前按有關規定,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批准文號應為:國食健字G××××××××,可市場上有產品的批准文號並不規範。消費者可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詢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真偽。
8、非保健品亂搭車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對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實行嚴格監管」。然而,市場上號稱「壯陽」、「改善性功能」的保健食品,相當一部分是普通食品和消字號產品,有的大都不是保健食品,根本沒有保健功能。
9、諮詢講座設圈套
一些保健食品企業常會開展義診諮詢活動、健康教育講座等活動。在活動中,他們會買通一些所謂「醫學專家」,進行保健食品的推廣。消費者一定要謹慎。
10、免費禮品藏玄機
目前,不少企業促銷會向老年人發放宣傳單和小廣告,並以「贈藥」、「送小禮品」等手段誘導消費者購買。市藥監局提醒消費者,莫為了免費禮品而衝動購買價格虛高的商品,做到理性消費。
聲明:《盤點保健食品十大誤導消費者的銷售花招》一文由排行榜123網註冊用戶 錦上添花、 自主發布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虛假信息、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可在,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