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中的橋作文
2024-06-04 02:52:06 1
導語:如果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那麼,我相信,河上必有一座座橋,那就是我們的生命之橋,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生命之橋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生命的橋
人的一生要走過很多座橋,它橫跨在無數條大大小小的河流上。那河流仿佛是一次次阻礙我們前進道路的困境,而橋總是幫助我們輕鬆渡過困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親情之橋
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父母無不在用汗水和勤勞鋪架著一座橋。沿著父母鋪架的橋,我們學會了說話,學會了走路,漸漸學會了做人的道理。父母盡力把橋鋪得平坦,只希望我們的人生道路走得平順。橋鋪得越長,我們就走得更遠,這也意味著父母得加倍付出辛勞。想到這裡,你會否自問:「我是否做到了孝敬父母呢?」
我的父母,兩名普通的下崗員工,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他們卻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恩,我愛他們。這樣的話我似乎從未向他們說過,甚至覺得噁心。但是,我明明看見了,我生病時,閃現在「那個她」眼中的淚花;我明明察覺了,我犯錯挨打時,藏在「那個他」眼底的不忍……我知道,那是我一生擁有的第一座橋——親情之橋。
師恩之橋
除了父母,我們受到的就是老師的教育。老師想我們傳授知識,更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粉筆對人體有害,而老師必須節節課手握粉筆,用書寫和解釋的方式向我們傳授知識。粉筆末灰了臉,雙腿站得酸痛,而那些課上開小差不聽課的學生,你們沒有看到老師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嗎?
祖國辛勤的園丁,陽光下最偉大的職業,我還能用怎樣華麗的語言去形容?師恩之橋,以做人的基準為橋墩,以淵博的知識為橋板,架成了我們通往成功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座橋。
友愛之橋
友情是一種重要的精神需要。有人說:人生如歌,友誼是樂曲中最動聽的樂章;人生如畫,友誼是畫面中最美妙的色彩;人生如詩,友誼是詩篇中畫龍點睛之筆。
同窗好友,課堂內外,朝夕相處。學習上的難題一起琢磨,生活中的趣事共同分享。漫步在校園裡的林蔭小道,徜徉於書林學海之中,我們一起成長,共同架起友愛之橋。
什麼樣的心在冬天最溫暖,雪花說,被真情感化的心最溫暖;什麼樣的橋最堅固,我說,人心之間的橋最堅固!
第二篇:生命的橋
如果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大河,那麼,我相信,河上必有一座座橋,橋上滿載著親情、友情、鄉情和愛國情……它載著你度過漫長的生命。到達彼岸的人們,莫忘了回過頭思索一下你走過的路,跨過的橋。
生命悠悠,而親情是一條永遠扯不斷的弦,在心中奏響永恆的愛的音符。曾記得,一人行走於西風瘦馬相伴的古道,聲聲寒鴉的啼叫,給人倍添羈旅他鄉的傷感,而猛然間,映入眼帘的小橋流水人家,竟給心靈帶來不小的顫動,淚水如斷了線的珠子忍不住傾瀉而出,淚眼朦朧中仿佛是回到了家鄉的村頭小橋,嫋嫋的炊煙伴著稻米的清香瀰漫開來。於是,抹乾淚水,收起行囊,掉轉馬頭向故鄉的方向飛奔而去。
淡淡的憂,淡淡的愁,淡泊如水的友情宛如一條獨木小橋。雖然簡陋,卻總在你最疲憊、最困窘、最需要一個厚實的肩膀來依靠的時候給你送來及時的溫馨。曾經多少次因為生活的不如意而灰心喪氣。「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何必太過憂愁」的話語如清風拂過耳際;曾一次次因學業上的挫折而滿臉頹唐甚至打算放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樸實話語便如一弘清泉注入已近於乾涸的心靈。古人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如同一座獨木小橋,樸素簡單卻亙古不變的溫馨。
一個人總免不了羈旅異國,面對著迥異的環境、文化,心中怎能不懷念故國。每每此時,想起沉默於康橋的徐志摩,撐著一支竹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然後,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地輕輕走,我在想,他是否打算輕輕的回歸闊別多年的故國呢?
寒夜寂寂,冷月無聲。我獨自一人徘徊於曾是芍藥叢生的二十四橋,它曾那麼的極盡繁榮,歌舞昇平,而如今,吹簫的玉人不在,茂盛的芍藥不開,空留下一座寂寞的二十四橋,伴隨著它的,唯有無聲的冷月和幾代人的漫嗟榮辱。美人逝去了,繁華逝去了,歷史逝去了,唯有悲恨相生的愛國詩人的赤誠之心留下了,伴著二十四橋,永生永存。
生命悠悠,宛如奔騰的大江,讓親情、友情、鄉情、愛國情挽著你跨越生命中的大橋
第三篇:生命的橋
橋,一個永恆的主題。
世界上成千上萬的橋,說不盡,也走不完。人們喜歡把橋比作海峽兩岸溝通的使者,比作人們交流的紐帶。我,喜歡橋,喜歡它的雄偉,它的壯麗,它是我生命的見證者,見證了我成長道路中一次次的進步和喜悅。
親情之橋
「哇」一聲刺耳的啼哭聲打破了黑夜的寧靜,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一輪希望之火點燃了。躺在母親的懷裡,一切都不再陌生。當黑夜來臨時,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這時,耳邊傳來媽媽溫柔的話語,安全了。在以後的日子裡,媽媽給了我心靈上的安慰和物質生活上的滿足;爸爸,則在我迷茫時伸出那堅實的臂膀,讓我大哭一場。這種無價的親情就像一座堅實的橋,永遠不會被洪水衝垮,也永遠不會有走完的那一天!作
因為,親情是永恆的橋。
友誼之橋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開始走向獨立。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是啊!朋友,一個與自己共患難的人。在人的一生中,朋友所佔的地位是無法取代的。還記得兒時與小夥伴手拿棉花糖玩捉迷藏時的樣子,好懷念。友誼是一座美麗的橋。當你踏上去,會看見許多美好的回憶。因為,友誼是純潔的。
愛之橋
愛情,一個深不可測的東西。在這方面,我沒有權利發表見解,以為我沒有轟轟烈烈的愛過。但愛情這座橋是脆弱的。經不起大風大浪,受不住對方的背叛。在過愛之橋時,你要格外小心,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奇蹟出現。因為,愛情就像一個奇蹟。
親情、友情、愛情都是我們人生中的必經之路,如果少了它們的加入,我們的人生就會像一杯白開水,毫無滋味。而橋,卻一次又一次地見證了我們生活中每一個精彩的瞬間和喜、怒、哀、樂。它是我生命的見證者,是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曾經,我在它堅實的背上跑過,手裡拿著平生第一次滿分的試卷;也曾將不爭氣的眼淚滴在它頑強的心裡。還……
第四篇:生命的橋
那一頭頭甘願犧牲的老羚羊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淺嘗輒止扼腕嘆息
初讀《斑羚飛渡》是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外讀物上,只是簡版,言辭語句都是那些和我們年齡相符而又淺顯易懂的。那時候學識尚淺,對斑羚的了解少之甚少。它留給我的記憶只不過是浮光掠影罷了。是我讀書不用心吧,我非但想像不到那飛渡懸崖時用生命築起的一座壯麗的彩虹,更領略不到老斑羚自我犧牲的獻身精神。我只是為那一頭頭白白投崖而死的老斑羚而感到惋惜,甚至我不明白它們為什麼不珍惜生命,為什麼不苟且偷生,而用心良苦地設計一場逃生行動。我可憐年邁的它們要提前走向死亡的深淵,而為那些年輕的接班人獲得新生而感到慶幸。但我也只會無奈地向那同是人類的狩獵者和兇神惡煞的獵狗吐吐舌頭而已,或許那時的我還為他們缺少羚羊的智慧而打抱不平。
那不過是幼稚的想法罷了,畢竟我還小,還分不清什麼是真善美的時候,我知道人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
初領文意敬畏生命
四年級,這一篇赫然地被選進語文課本,它不叫《斑羚飛渡》,而是《生命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的生命之橋。」我想這才是對它真正的詮釋。是的,這一次那生命的弧線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斑羚的勇敢和堅強,當然還有它們在危險面前所展示出的從容。老斑羚敢於犧牲自我而拯救下一代,它們毫不畏懼地向死亡挑戰而不是不顧團體獨自苟活。雖然是動物,但或許它們擁有著比人類還充實的思想,它們放棄個人利益甚至生命來顧全大局,它們把種群的利益看得至高無上,是我們人類所不能及的。在死亡的邊緣它們毅然果斷,不苟且而活。它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年輕的一代,而自己卻走向了滅亡的絕谷。有句話這樣說:「寧可站著死,不可倒著生。」不知用在這裡是不是恰當。斑羚飛渡的慘烈、悲壯,讓我們看到了動物身上那股神聖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它們大無畏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渴望讓我敬佩的五體投地,而向動物俯首稱臣。
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下一代的希望,因為它們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團結共進退的整體。
不錯的。這不正是一座生命橋麼?
重拾舊憶反思自我
是巧合麼?很慶幸當時初一的我能夠再次感知生命的偉大。但同時,表面上寫的是動物,實際上從側面也展示了人類罪惡的所作所為。《斑羚飛渡》的作者沈石溪曾說:「動物小說折射的是人類社會。動物所擁有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學,應該引起同樣具有生物屬性的人類思考和借鑑。」我也為人類的行為而感到羞恥和慚愧。在動物面前我們本該是強者,以高等動物自詡的我們在食物鏈的頂端,智慧應比動物更勝一籌。可當動物的精神與思想被放大化地擺在人類面前時,人類又會顯得多麼卑微與渺小,是如此不堪的一個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奪者。人類與動物的思想或許截然不同,他們在危難時刻八成會臨陣脫逃束手繳槍,而不是像老斑羚那樣勇敢地挺身而出。在這裡我們人類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人類常言要「徵服自然」,殊不知自然中處處都是我們的弟兄。我們卻無視自然的龐大,殘忍地對待自然中如兄弟姊妹般其他的生命。
人類啊人類,當我們什麼時候能夠與自然真正的平起平坐,那便是虛構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啊。
老斑羚縱然選擇死亡而挽救新生的堅決刻在我的腦海。那一座與死亡等價的生命橋一樣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