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驅散心中的霧霾作文精選
2024-06-20 08:31:06 1
「霧霾」。人的情緒都有兩面性,一面是好心情,另一面是壞心情。小編收集了驅散心中的霧霾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驅散心中的霧霾
「霧霾」是這個冬天街頭巷尾備受熱議的詞語之一,「厚德載霧,自強不
吸」等關於霧霾的各種吐槽已成為當下最新的網絡熱議話題。由於霧霾天氣導致城市道路管制、企業停工、機場關閉、港口停運,並使得市民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不僅如此,呼吸道疾病人驟增,很多醫院的呼吸道科和兒科的患者排起長隊,有些地方中小學甚至停課。
我們正在經受著如此惡劣的環境氣候,此刻,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各種吐
槽、抱怨、調侃,而是痛定思痛般的反思:自己是「霧霾」的幫兇嗎?走在下班的路上,聽見推土機隆隆聲,還時而伴隨著拆打機器的咚咚作響;半夜中,看見不掩蓋的拉土車在馬路上飛馳;秋冬時節,高速公路兩側樹葉和麥秸燃燒起的嫋嫋白煙„„所有這些「環境負荷」行為都為今冬的「霧霾」種下了禍根。天空的霧霾再一次敲響了我們環保的警鐘,我們需要認真對待自己的環境,給自己創造一片藍天是我們應盡的責任。為此,我們要努力找尋最佳的解決之道。
然而,找尋最佳解決方法的前提條件是我們每個人先要清掃自己心中的
「霧霾」。人的情緒都有兩面性,一面是好心情,另一面是壞心情。擁有一顆好心情就如同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會讓我們喜悅、冷靜、生機盎然,工作起來順風順水;壞心情就像沉沉霧霾,會讓我們失望、沮喪、頹廢,甚至會導致身邊硝煙瀰漫,並像瘟疫一樣向四周傳染開去,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壞情緒籠罩之中。因此,面對當下惡劣的環境,我們首要做的是從精神上「救贖」自己,驅散自我心中的「霧霾」,堅信我們可以打贏這場「環境之戰」。
治理「霧霾」不能光靠政府這隻大「手」,讓政府唱「獨角戲」。作為一
名國民,每個人都有出一份力的責任和義務,也都應當有同唱「協奏曲」的覺悟和行動,從我做起,從當下做起,從點滴做起。拋棄滿腹牢騷,帶著摒除私心,自我節制,每周少開兩次車,輕車從簡,儘量避免成為霧霾的製造者;企業家少點利慾薰心,多些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不讓黑心成為霧霾的溫床。
第二篇:驅散心中的霧霾
說起天氣,近期人們談論最多的可能就是霧霾。今年兩會,霧霾又一次成為媒體和代表委員們關注的話題之一。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言人傅瑩在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關於「面對越來越重的霧霾,老百姓除了戴口罩,還能靠什麼」的提問時表示,霧霾問題現在已成為中國一些城市標誌性的難題,治理霧霾我們正在行動當中。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也指出,霧霾問題已成為重大的民生問題,要向霧霾等汙染宣戰。
空氣因受到汙染、缺乏流動而產生霧霾。生活中,人們在忙碌和壓力下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如果不善於自我調節,情緒垃圾無法排解,長久積壓在心裡,也會使心靈環境受到汙染,出現心理上的焦慮、低沉和抑鬱。我們不妨稱之為心靈上的「霧霾」。心靈上出現「霧霾」,負面情緒因子也會像PM2.5一樣,瀰漫在人的整個心理狀態中,一點點毒害心靈,影響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使人變得消極悲觀,甚至還會出現偏激行為。前不久剛宣判的復旦大學投毒案的兇手林森浩,在法庭陳述中認為自己犯罪的根源就是心理上的內向自卑、嫉妒仇恨。可見,驅散心靈的「霧霾」,讓自己擁有一個陽光的心態,對人的健康全面發展十分重要。
晴日的陽光、新鮮的空氣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財富,要驅散空氣中的霧霾,需要陽光的作用和空氣的流動。同樣,內在的陽光與活力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驅除心靈的「霧霾」,需要我們樹立起陽光心態,學會自我疏通的方法,通過不斷接受健康正面能量的薰陶激勵,卸掉心理包袱,甩去情緒垃圾,給快樂騰出更多的地方。一個總是記住痛苦與不快的人,必然總在痛苦不快中生活;一個善於忘卻痛苦與不快的人,才會擁有豁達的胸懷和快樂的生活。
驅散心靈的「霧霾」,需要積極樂觀地對待周圍的世界,多從外部環境中接受健康向上的東西。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年輕人去問一位得道高僧:「我如何才能做到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呢?」高僧說:「把自己當別人,把別人當自己,把別人當別人,把自己當自己。」細細品味,富含哲理。一個人,在成功之餘想想他人的感受就不會肆意驕橫,在失敗之餘想想他人的感受就不會垂頭喪氣,喪失信心;要為別人的成功而高興,而不心存嫉妒,為別人的失敗而難過,而不暗地得意;在尊重別人中多與人為善,在自尊自愛中努力錘鍊品性修養。
治理霧霾是一個系統、長期的工程,必須堅持不懈努力,找準導致霧霾的「元兇」,不能坐等空氣、大風等自然因素去驅散霧霾,而是要探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這才是根本緩解、消除霧霾的必由之路,是從源頭上遏制霧霾。同樣,對待心靈的「霧霾」,我們也應持之以恆地培養積極陽光心態,通過不斷加強學習、加強修養,讓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變得成熟過硬,以晴空萬裡的強大內心走好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