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秋節燒火塔的寓意 中秋燒火塔的起源
2024-06-25 10:55:45 1
雖然中秋節的主要寓意在於古人對月亮的崇拜和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但是每一個地方對於中秋節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也就會衍生出很多特色的中秋習俗,這也讓中秋節的寓意更加複雜一些。比如江西中秋節燒火塔的寓意是什麼?中秋燒火塔的起源?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西中秋節燒火塔的寓意
中秋燒塔習俗,流行於江西省安福縣的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每年中秋農曆八月十四,禾市各村均會指派人員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村莊大則塔大.塔底要用磚塊砌成,塔身大多用碎瓦片砌成約佔塔高的3/4,然後再用瓦片園疊砌封頂,塔底須前後各留一個塔門,前門用於投放燃料用,後門用於拔出火灰。
晚上便點火燃燒(大村莊可連續燒三晚,小村莊至少會燒中秋夜),燃料為稻草及穀殼等,主要由年青人敲著鑼鼓到各家收集。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場面壯觀。
現在燒塔除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外,還有使全村興旺發達的祈求。塔燒得越旺表明種養會順利,全村更加興旺發達。
中秋燒火塔的起源
推翻元朝。
據傳知,元朝統治中國後,採取各種歧視政策,剝奪人民的許多權利,並採用監控措施,對百姓活動進行監視。
元朝統治者把五戶人家編成一甲,由元朝政府派一名蒙古貴族當甲長。元朝貴族在各鄉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錢財。元朝末年,黃河連年水災,物價上漲,人民流離失所。
一些愛國志士便紛紛奮起反抗,並事前密約:於八月十五這一天,在空曠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燒猛火,作為行動信號,一起行動,推翻甲長。從此,燒塔便成為中秋習俗而流傳下來了。
燒塔是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
據史書記載,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並將他押解北方,行至鎮江時,文天祥冒險出逃,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爭。
之後文天祥率軍由廣東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後,又以重兵進攻贛州、吉州(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家鄉),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
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恆在吉州及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祥興元年(1278)秋,文天祥在吉州、興國等地收容殘部近萬兵力準備再次反攻,於農曆八月十五曰匯合在早禾市(今江西泰和縣禾市鎮)的牛吼河邊上的一個小山村(後被明朝庭命名為國渡村)。
中秋節當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門板、茅草架設了一浮橋,供文天祥率軍過橋抗元。(後被朝庭命名為國渡的渡口遺址)。每年中秋夜,老百姓都會在渡口邊上砌起了燈塔,得通火。以紀念這位家鄉的愛國民族英雄。
關鍵詞: 江西 中秋節 燒火 寓意 中秋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