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清明節來歷之謎,清明節習俗詳解/源於周代寒食節
2024-07-06 17:14:47 1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清明節。由於歷史悠久,學界關於清明節來歷之謎一直沒有確切的答案。其中最為流傳的版本就是來源於周代的寒食節,清明節取代了寒衣節,清明節來歷之謎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來歷詳解
眾所周知清明節是在每年陽曆4月4日到6日之間,清明節跟端午節都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也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那麼你們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嗎?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清明節來歷之謎,關於它的來歷有很多,但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關於清明節來歷之謎流傳最多的版本就是,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蕩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揚,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這就是清明節來歷之謎最為流傳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