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菊花的作文(大學生版)
2024-07-17 20:37:45 1
菊花,清雅淡泊,不畏霜寒,獨自怒放於秋風落葉之後,與梅、蘭、竹一起合稱花中四君子。曾以其高尚的情操和超凡脫俗的高雅氣質而倍受世人青睞;因不合時宜的開放受到了高雅之士的讚賞,晉朝的陶淵明可以說是堪稱寫菊花的鼻祖,他的「採菊東籬,悠然見南山」以其悠然自得的恬淡心境而被隱逸者視為知音,也因此而贏得了清高志士的推崇。
菊花這不屑與百花爭春的花中君子,曾以其不妖不媚的風姿和清雅素潔的花韻及其花品成為中國墨客畫士筆下常常獲取的素材,也曾為墨客畫士留下不少的丹青妙筆傳世佳作。那一株株、一叢叢的菊花經過丹青妙手的一番侍弄則顯得栩栩如生,清香四溢。
菊花不但在畫家的筆下吸引過多少人的眼球,而且在中國的詩壇上也是光芒四射,久開不衰。曾以其不畏霜寒的精神和高風亮節的品格而博得了歷代詩人的爭相詠頌,因此在中國的詩壇上同樣留下了不少關於描寫菊花的不朽詩篇。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把菊花描述得淋漓盡致,不失為一篇千古傳頌而又膾炙人口的菊花詩佳作。他的另一首中寫道是「……。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也是後人爭相詠頌的名句。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書中有十二首關於描寫菊花的詩,讓人讀起來,就如同是在翻閱一幅描繪菊花的菊譜。詩以各人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境,而去表現不同的思想。可以說是從靜態去描寫,從動態去形容,以各人的觀點,各人的看法,從不同的審視角度去描寫,把對菊花的描寫和形容都推向了。在十二首關於描寫菊花的詩中,其中猶以林黛玉的菊花詩更是出群拔萃,她寫的《菊夢》、《問菊》、《詠菊》,以自然新奇而一舉奪魁。《詠菊》中的「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就顯示出林黛玉高超的藝術景界超
凡的才華以及不同凡響的見解。難怪史湘雲會說:「真箇把菊花問的無言以對」了。對於她的《詠菊》中「一叢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的詩句,今天提起來我都還記憶猶新。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一向不拘泥於形式,收放自如,以構思新穎,想像豐富而別具一格;以任情任性,下筆大膽,而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也因此形成了她自己的獨特風格,難怪寶玉評判林黛玉的詩是別開生面,她的菊花詩更是她寫過的詩中的佼佼者,讓人讀起來琅琅上口,過目不忘。
宋代蘇軾的「荷盡已無摩雨蓋,殘菊猶有傲霜枝。……。則展現出當荷花隨夏天的離去而逝的時候,而菊花卻是迎霜怒放的情景。
我國早期的女革命家秋瑾對於菊花的描寫,更是另闢溪徑,表現出非凡的見地,一首「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澤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爭奈黃花耐晚風。」就讓世人自嘆弗如。菊花,在這位鑑湖女俠的筆下被賦予了頑強的抗爭力和堅強的戰鬥力。菊花在這位鑑湖女俠的筆下既不是憂怨纏綿,也不是恬淡閒逸,而是歷經磨鍊,屢挫不衰的風中英豪;菊花在這位鑑湖女俠的筆下既不是逃避現實、與世無爭的消極主義者們的精神寄託,也不是獨自隱逸於秋風落葉之後獨善其身的隱士風格,而是傲骨錚錚,充滿著意志風格,敢於向世俗挑戰的烈烈西風中的的霜中奇葩。
一代老革命家陳毅也留下了頌揚菊花的不朽詩篇。他的《秋菊詩》「秋菊能傲霜,風霜惡重重。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不但道出了菊花傲霜耐寒的本性,而且表現出菊花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慨和百折不撓的無畏精神。
菊花將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在文人畫士的筆下,被賦予時代氣息、時代的風格。
願菊花這枝久開不衰,永不言敗的奇葩,在中國的文壇上光芒四射,放出它應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