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電視變6000 教你調設置提升畫質
2024-08-01 10:51:16 1
前段時間小米電視2S的發布為我們普及了一堂有關電視屏攝的攝影課,其實拋開小米公司攝影技巧和鋒芒畢露的言論不談,小米電視2S絕對是對得住其價位的一臺電視,不信,咱們接著往下看。
症狀1:為什麼我的大索尼還沒小米電視顏色靚?
表象:顏色不夠通透亮麗
解決辦法:色溫設置為冷色調、提高亮度、飽和度
小米電視2S屏攝
索尼W系列電視屏攝
上面這兩張圖片中,上方的是小米電視2S的屏攝,仔細看可能很多人會認為它的畫質更好,這大概是我們第一眼印象中被它濃鬱鮮明的顏色傾向所吸引了,在表達這部法國電影時,略顯小清新的色調也更討巧。而下方這臺電視是默認畫質下的索尼W系列中端機型,沒報品牌之前你能夠相信嗎?
按照剛剛的簡單對比,估計各位會不禁發問,小米電視2S真比索尼還好?其實不然,首先顏色只是畫質的一部分。此外,如果簡單改變電視設置,索尼在相近的顏色傾向下比小米的顏色還要濃鬱鮮豔。今天呢,我們就和大家聊聊電視設置的事情,都是比較淺顯的內容,其目的無外乎是讓電視觀看更舒服,畫質能有提升更好則,讓埋藏在電視設置裡的菜單發揮作用。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電視買回來可能插上天線就開始使用了,除去一些必要的聯網操作外應該再也不會進到設置選項了。此時電視所表達的畫質就是出廠的默認方案,這樣的觀看情況一直延續到更換電視後再次輪迴。
不同預製方案的電視設置
其實,電視設置菜單中有大量關於顏色、亮度、清晰度以及更高級的動態、暗場處理等等,每一次調節這些選項的滑動條都是一次改變電視成像風格的過程。但你可能會反問,我又沒有藝術細胞,這些名詞聽都聽不懂讓我怎麼設置?這確實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是,其實小編也懂色彩原理,一樣可以通過胡亂設置找到適合我觀看的畫面風格。
有的時候調節電視畫質設置跟手機P圖差不多
如果你有簡單手機或是電腦修圖的經驗,改動電視設置也不成問題,這無外乎就是移動各個屬性的滑塊,實在不行咱還能調回默認值甚至恢復出廠設置,絕不會有不可逆的副作用。當然,一般電視會在設置中提供電影、鮮豔、標準等等不同的預置模式,更改這個選項往往就會獲得令你驚訝的效果。
每個電視的畫質選項都不太一樣,所以不能以偏概全,下面是我對比小米電視2S與索尼W800B時的設置案例,其實只把索尼調成鮮豔模式就OK了,其餘的選項都沒動。如果手動設置,基本上也就是增加背光亮度以及色溫改成冷色這麼簡單(儘可能別大幅度改變飽和度,顏色會失真)。
標準模式下的電視屏攝
鮮豔模式下的電視屏攝
再來看看小米電視2S
現在再來看看設置前後的對比,有沒有感覺換了一臺電視?(冷色調的豔麗畫面只是電視的一種成像風格,並非顏色越豔畫質越好,實際顯示效果以自己觀看舒服為準)
症狀2:整個世界的女人都沒有PS磨皮和飄柔護髮了
表象:人物特寫的場景髮絲、面部紋理不自然、畫面雜訊變多
解決辦法:降低電視清晰度(對於部分低端4K電視而言)
人物失真的現象我在評測一些低端4K電視上經常見到,很具有普遍性,超高清解析度在放映低解析度視頻時會有「清晰度增益」的處理,說白了和PS中增加圖片銳度差不多。儘管它會令圖像輪廓更清晰,風景、文字的顯示分毫畢現,然而用在人物特寫的場景中你就會發現因為過度處理而造成的髮絲生硬、面部有斑塊等問題。這個特點在大部分4K電視的默認畫質設置下都能見到。
不同清晰度下小米電視2S人像特寫屏攝,建議看大圖(其他低端4K電視大多也存在這個現象)
清晰度影響的不僅僅是人像,圖為清晰度10與50的對比,繩子周邊顆粒狀蚊式噪點很嚴重
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他無關電視硬體好壞,絕大部分原因都是電視出廠的銳度或清晰度設置過高,我們僅僅在畫質設置中降低該選項的數值就好。剛剛調低數值可能會覺得電視有些模糊,其實這是平滑,稍加適應就好了。
症狀3:買來55寸電視卻當50寸看了
表象:電腦/電視盒的輸出畫面沒有充滿屏幕(另一種情況是視頻信號被放大)
解決辦法:調節顯卡/盒子輸出設置
這種情況其實與畫質無關,但殺傷力更大。它一般表現在某些筆記本與電視使用HDMI連接後顯示畫面沒有填充滿整個電視面板的可顯像區域, 因此我們實際觀看到的電視尺寸比他的物理尺寸變小了,有一個專門形容它的詞叫做欠掃描。
如果你的電視欠掃描會像圖示一樣,黃色區域實際上是屏幕的一部分,但不能用於成像
當信號輸出只覆蓋94%顯示面積情況下的屏攝,注意電視周圍黑邊
調節完畢後電視則可以100%的利用液晶面板進行成像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過掃描,同樣影響深遠,它表現在實際被電視輸出的畫面被「放大」顯示了,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只是原本應顯示畫面的一部分特寫,四周少了一些可顯示信息,這個叫做過掃描。
AMD顯卡的GPU縮放選項
欠掃描與過掃描在外接遊戲機、電視盒、電腦等輸出設備觀看時才會碰到,一般多發生在低端電視上,而且只是一定機率,造成該現象的原因簡單理解電視對信號處理的動作過大,造成信號被放大或者縮小。
解決方法倒是很簡單,例如電視盒,它的設置界面一般都會有輸出範圍的調節,根據肉眼觀察看畫面是否被充滿就好。而電腦端的情況稍微複雜些,因不同顯卡的而不同,它大多在顯卡驅動的圖像縮放選項中(縮放是指可以放大和縮小),某些品牌顯卡能夠以一定幅度左右調節滑塊手動變更,我電腦中AMD顯卡是提供了三種方案,例如示例中「將圖像比例調整為整個面板的大小」就ok了。
其實,電視的畫質不僅僅表現在上述的顏色、清晰度兩項,除此之外液晶面板的響應時間、動態處理技術、背光結構等等規格對畫質的影響同等重要。決定上述畫質的因素往往是硬體規格,從設置端改變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但是呢,電視設置所能解決的問題不止上述兩項,很多情景下我們觀看電視舒適與否、畫面是否純淨無幹擾還需要電視設置與觀看環境的雙重把控,接下來我們看看這一部分問題。
症狀4:電視裡怎麼出現了鬼影?
表象:顯示暗場景畫面時,室內物體反光會出現在屏幕上
解決辦法:拉上窗簾、關燈,想盡一切辦法降低室內亮度
去電影院觀看電影,我們都知道頭頂射燈是關閉的、另外幕布周圍的牆面也基本不會反射出屏幕的光線,整個黑壓壓的影院裡就只有屏幕最為鮮亮的放映著畫面。如果你想尋找非常好的的電視觀看體驗,我們不必像電影院一樣把牆壁和頂棚全部消光處理,但我們能做的是觀看電影時拉上室內的窗簾,此時室內就沒有能夠比電視更亮的地方了,自然也就不會在屏幕上反射出室內物體。
儘管這些反光看起來無足輕重、缺失的畫面可以腦補,但畫面純淨肯定會更好
降低室內光線後的屏攝
別以為這小小的動作並不重要,這是我昨天拍攝的照片,窗簾、燈光與電視畫面純淨與否還是密切相關的。室內物體在觀看暗場畫面時的影響最為嚴重,本來應該純淨的黑卻多了些室內物體斑駁的鏡像,這如果發生在電影院估計沒人能忍吧?換做家裡看電影也是一樣,降低室內光線就能輕鬆解決了。
症狀5:電視也太刺眼了吧?看的眼酸
表象:暗場景時高亮度電視刺眼難忍
解決辦法:調低電視背光
剛剛我們所介紹的小方法是儘量在暗室觀看對畫質有要求的影視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定要注意電視亮度的調節。一般電視在出廠時都會調節至最高亮度,大部分機型還無法根據環境光自動控制背光,也就是說幾乎任何環境你家電視都工作在最高亮度下。儘管更高的亮度會呈現出更清晰、通透的影像,但長時間觀看高亮度電視可並不輕鬆。
最高亮度的電視跟手機調到最高亮度差不多,夜晚不調低亮度很傷眼
環境光與電視背光亮度應該是動態匹配的
一些自帶光線傳感器的電視可以根據環境亮度自動調節背光
各位有沒有睡前看手機的習慣呢?睡前玩手機時會不會把亮度降低呢?在黑暗的環境中看電視也是一樣的道理。我把手機、筆記本電腦以及電視全部設置在最高亮度拍了一張屏攝,現在知道我們黑夜裡面對的電視都是怎樣一種刺眼模式了吧?睡前關燈看手機要調低亮度,看電視也是一樣。
另外注意一點,對於電視設置而言我們需要調低的是電視背光,而不是亮度,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可能很多人看完標題後就已經開罵了,小編你這明顯標題黨啊,效果哪有那麼明顯。如果真能簡單調節幾個設置就得到畫質大提升,那高中低端電視怎麼去定位?其實,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大家有調節電視畫質的意識,並且在觀看電視時注意電視設置與環境的配合。不敢說真有3000變6000元電視的畫質提升,但絕對比什麼都不做要好一些。如果有效果,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