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慶中元節作文:中元普渡
2024-07-29 09:02:45 1
在諸多華人社會如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與臺灣、新加坡等,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日,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甚至全豬(閩南語俗稱神豬)、全羊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現時民間的「中元普渡」習俗是三教合流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合,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在臺灣民間信仰,普渡的擺桌祭拜,又分成「公普」(又稱「聯普」,全聚落、團體或廟境居民聯合舉辦)與「私普」(個人或單一家庭、機關舉辦),今日臺灣,由於商業社會,幾乎皆以方便麵、零食、白米等能久貯之物為主,而牲禮、五味碗也愈來愈少見。
普渡舉辦時,供桌上也會豎立彩色三角形紙旗,號稱「普渡旗」,該旗以毛筆寫上「慶贊中元」、「廣施盂蘭」、「敬奉陰光」、「冥輝普照」等「中元敬語」,也會寫上信士姓名。先祭拜統領萬姓幽靈的大士爺,並焚燒四色金紙。燒完金紙後,開始祭拜所謂的「好兄弟」,並在每一項供品插上一炷香,也會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與盛滿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此時有的人會先燒「經衣」,這是一種代表衣物與日用品的紙錢,讓「好兄弟」們先換上新衣。許多抽菸者,還會點燃香菸,插在香腳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雲吐霧,別有一種人情味。祭拜完後,焚燒銀紙,歡送眾家「好兄弟」離開。
較為慎重的信徒,甚至請來僧侶、道士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羅漢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道士、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鍾馗,是謂「跳鍾馗」。有人則是請藝師操控鍾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今日臺灣,八家將與官將首等陣頭十分盛行,也有請八家將、官將首等出陣,以替換「跳鍾馗」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