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增為什麼離開項羽 範增對項羽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2024-07-04 07:09:45 1
秦末楚漢相爭這段歷史相信大家不會陌生不,雙方各是項羽和劉邦,大家都知道最後是劉邦取的了勝利,其實項羽最初的時候依靠範增的幫助是有很大的希望打敗劉邦的,然後範增卻在關鍵的時刻離開了項羽,這其中是發生了什麼嗎,範增為什麼離開項羽呢,範增對項羽的幫助到底有多大?今天探秘志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解講解這段歷史,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範增
在秦末的反秦戰爭中,範增是最早建議立楚懷王的後裔項梁、項羽為最高統帥的。在項梁時代,範增就已經是項梁、項羽叔侄的謀主,等到項梁死後,他的地位進一步上升,成為了項羽的最主要謀臣。範增對項羽忠心耿耿,竭盡全力為項羽出謀劃策。在範增的幫助下,項羽殺掉了企圖叛亂的宋義軍隊。又由於範增年過七旬,項羽尊稱範增為「亞父」。
範增為什麼離開項羽
在楚漢戰爭初期,項羽的神勇無二和過人的軍事才能,再加上範增的詭詐和深謀,使他在軍事上一路凱歌。然而當此之時,陳平使用離間計,致使範增離開項羽,從此,項羽在楚漢戰爭中,逐漸陷入被動。很多人,常常為此而責備項羽,並同情範增。然而,翻開歷史的書卷,我們卻發現,離間計並非是導致項羽氣走範增的真實原因。
對於範增的才能,項羽是比較清楚的。為了能夠籠絡範增,項羽屈尊,稱其為亞夫。作為範增,其實心裡應該明白,雖然名義上是亞夫,在關係上還是主上和臣下的關係。然而,範增卻真的把自己當作了項羽的亞夫,在很多場合,耍起亞夫的脾氣,這常常讓項羽感到不快。對於把自己親手養大的叔叔項梁,項羽還常常公然不馴,有次竟然挑動自己的屬下,向項梁施壓,差一點兒逼宮。而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範增,項羽怎能忍受他騎在自己的脖子上。假如項羽平定了劉邦,很有可能義帝的下場就是範增的結果。
範增似乎也感受到了項羽對自己的不滿,但依然我行我素,得寸進尺。憑藉著自己在楚軍豎立起來的威望,範增常常直接指揮楚軍的將領而不通知項羽,在很多將領心中,範增的威信不亞於項羽。這真是犯了項羽的大忌。範增的輕上傲慢,項羽可能會認為是文人的習性,還可以暫時忍受,但對於範增的越權,則會被視為對自己的地位的直接威脅。如果任這個事態發展下去,項羽很有可能會被架空,範增也有可能會成為三國時期的司馬懿。
對於項羽來說,範增背叛自己並不是太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範增會取代自己。項羽氣走範增是出於無奈,範增悽涼離開楚營,也是咎由自取,陳平的離間計只不過是一個導火線。
司馬路在《漢朝的密碼》一書中論述範增與項羽的決裂時說:
對於範增的離去,項羽沒有作太多挽留。羽翼豐滿的幼鷹,往往急於離開母鷹的懷抱,去翱翔天空。初出茅廬的青年,更是不耐煩老父親的絮叨。年少英武,早就名滿天下的西楚霸王,或許久已厭倦亞父的嘮叨,更不滿於他老人家的說教訓斥。
範增的離去,自然是滿腹感傷,今日之西楚霸王,已非當年叔父暴死,茫然失措的少年項羽。當初那依靠在亞父肩頭哭泣的頭顱,如今已是高高昂起,不屑一顧!
本文由探秘志搜集整理,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範增是居巢(今安徽巢湖)人,他走到途中,「疽發背而死」。所謂「疽」,乃是氣血為毒邪所阻滯,而發於肌肉筋骨間的一種瘡腫。範增的死,恐怕也是憤懣積累而導致心力交瘁的產物。
範增的死,令人感慨。劉邦手下,文有蕭何、張良,武有韓信,項羽那裡,卻實實在在只有一個範增是王佐之才。項梁在定陶戰死的時候,項羽剛滿25歲,範增卻已經70多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高官厚祿,珍寶美女,對於範增來說,已經沒有太多意義,所以他輔佐項羽,完全是出於與故人(項梁)的近乎兄弟之義,與項羽的近乎父子之情。所以範增的身份,與一般謀士不一樣,既是項羽的師長,又是項羽的參謀。項羽管範增叫亞父,正是對這一層非同尋常關係的肯定。
但也正是這種關係,使得範增在項羽面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對項羽說話的口氣、姿態,往往是居高臨下的、不留情面的。當項羽拒絕他的建議時,範增往往據理力爭、大聲呵斥,令項羽的感覺,如同一個小孩子被父親嚴厲地斥罵一般。由此而產生的逆反心理,給陳平以離間之機會。所以,陳平的離間,只是催化劑而已。真正決定項範分裂的因素,早已經在鴻門種下。
範增為了項羽的霸主事業鞠躬盡瘁,並且看到了劉邦是項羽奪取天下的最大對手,多次向項羽闡明殺掉劉邦以絕後患確保江山的利害關係。但是,項羽為人注重義氣,多疑且自大,一方面認為殺掉劉邦是不義之舉,不利於自己重情重義的名聲。另一方面自大地認為劉邦無論在才智還是軍事策略上尚不足以對自己奪取天下的事業造成威脅。遲遲不肯殺掉劉邦。陳平的反間計輕易就使項羽對範增產生了疏遠和猜忌,範增作為一介忠臣,為項羽鞠躬盡瘁的忠心和苦心卻換來項羽的疏遠,範增只能感嘆未能遇見明主。在範增死後,項羽在其他謀臣的勸諫下才意識到範增的一片苦心和自己對範增的誤解。
範增死後二年,項羽的軍隊被劉邦、韓信、彭越的聯軍擊敗,退至垓下(今安徽省固鎮縣濠城鎮)。不久,項羽逃到和縣烏江,自刎而死。劉邦以「楚漢戰爭」的勝利者,登上了皇帝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強大的漢朝。
劉邦總結項羽失敗的教訓說:「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