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盒子受襁褓之困:或遭廣電插手監管
2024-07-09 00:23:45 1
泡泡網手機頻道11月20日 (轉載自飛象網)網際網路企業就像個「鯰魚」,進入哪個領域,哪個領域就要面臨著重新洗牌。近日,小米公司進入網際網路電視行業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有消息稱小米盒子面臨廣電部門的監管,一時間小米盒子「尷尬」了。
政策之困
11月中旬小米盒子發布,搭載了Android4.0作業系統,內置數款應用,預計在12月零售版上市。在視頻內容方面,據雷軍介紹小米盒子已經獲得了已經與搜狐視頻、騰訊視頻、PPTV、風行等合作,擁有超十萬部劇集資源。細心的網友通過小米盒子序列號發現,小米找到了牌照商華數來背書。雖然如此,小米盒子終難逃脫違反181號文的命運。
所謂181號文就是廣電總局頒發的《持有網際網路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網際網路電視集成機構所選擇合作的網際網路電視終端產品,只能唯一連接網際網路電視集成平臺,終端產品不得有其它訪問網際網路的通道,不得與網絡運營企業的相關管理系統、資料庫進行連接。
而擁有網際網路電視平臺的只有華數、百視通、CNTV、南方傳媒等7家。小米盒子除了跟華數正牌軍的合作外,還有騰訊視頻、搜狐視頻等直連內容,這直接違反了181號文。因此,近日有消息稱,廣電將會對小米進行監管。還未正式上市,小米盒子就面臨著廣電這棵大樹的遮蔽。
「小米太高調了,在政策上面臨著極大的風險。」有網友為小米盒子堪憂道。
不過,三網融合研究專家、融合網總編吳純勇則認為「監管」一詞不太合適。「『管理』一詞比較適合一些。對於小米盒子這樣新生的業態及其產品。作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對其的管理如同工信部管理手機、電視機、電腦等這樣消費類電子產品一樣。應該主要對小米盒子這樣的新產品的內容等層面進行管理。」吳純勇認為,小米盒子如果不想成為「山寨機」或者「走地下市場」就一定要接受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的管理。小米盒子這樣的跨界行動必須要遵守相關領域的行業規範或者說是遊戲規則。
競爭之困
除了政策監管問題,小米盒子還面臨著同類產品競爭問題。這個問題在任何行業都存在。就在小米盒子發布會當天,已經推出網際網路電視機頂盒的樂視網宣布推出1.5G雙核頂配智能機頂盒。並且,樂視致新高級副總裁楊芳還很有深意的表示,優異的硬體配置,是目前市場上功能最強的智能機頂盒,樂視獨特的完整生態系統,更是其他產品很難複製的。樂視網副總裁助理王彥峰更是直截了當的評價:小米盒子的內容不具備持續性,採購的視頻不一定有大屏播放的權利,這將會成為小米盒子的發展隱患。
鯰魚效應
撇開小米盒子的政策監管問題,就整個行業來說,小米盒子就像個「鯰魚」似的將帶動整個機頂盒行業市場爆發。
目前來說我國數位電視機頂盒市場正處於高速增長狀態,也就是所謂的「藍海市場」。根據中廣研究預測,2012年我國數位電視機頂盒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300萬臺,較2011年的4190萬臺增長1110萬臺,增長率為26.49%,按照2012年5300萬出貨量計算,我國數字機頂盒市場保有量已經突破2億大關。數據顯示我國數位電視機頂盒市場繼續保持較高增長態勢。
「小米等這些傳統網際網路公司進入廣電領域就是想自身原有領域競爭十分白熱化的背景下,想向其他競爭能力不是很強的領域進行跨界運營。」吳純勇表示。
「小米盒子讓廣電監管下的最後一塊電視屏要真正迎來網際網路的衝擊了。」流媒體網CEO燈少表示。
有專家認為小米盒子和樂視盒子的進入讓電信運營商和廣電運營意識到網際網路系也有自己的摸索,網際網路會改變很多。
中廣互聯分析師熊飛認為,小米盒子擔任了趟政策上的雷敢死隊的角色,181號文件能否起到相應的監管作用,監管OTT思路到底是什麼,或許可以為整個行業大致闖出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