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徵文
2024-06-26 11:39:46 1
第一篇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文明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
「有一種美,叫做母愛,她有著的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溫暖;有一種美,叫做父愛,他有著的是太陽的熱烈與高山的深沉;有一種美,叫做友愛,他有著的是冰一樣的純淨與雪一樣的潔白;還有一種美,叫做關愛,她有著的是紅燭一樣的平凡與春雨一樣的無比滋潤;還有一種美就是人的素質……」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導,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的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塊口香糖汙跡,這讓我感到很是震驚,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我聽到這樣一個事情:一位母親正騎自行車帶著年幼的女兒迎面而來。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餅乾掉在地上。母親馬上停下車,輕聲對女兒說:「來,咱們把它扔到垃圾桶裡去。」說著便把孩子抱下來,倆人彎腰一起去撿地上的碎餅乾。就是這一普通的一幕,不由讓人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
從這件事當中,我明白了:要講文明,懂禮貌,見到客人要問好。同時也知道了:文明就在我們身邊,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所以我們要熱愛祖國、勤奮節儉、尊師重教、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禮貌待人、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嚴已寬人、先人後已、勤學不倦等優良傳統美德!
第二篇
小時候,媽媽就告訴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走進學校,我從老師那裡又了解到「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晏殊以誠實樹立起信譽,博得宋真宗的信任;商鞅「立木為信」,推廣變法,強盛了秦國;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漢高祖的殺戮……古代名人的誠信故事讓我認識到誠信是一個人成長、成才的道德標準,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實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為此,我暗暗下定決心:我要傳承中華美德,成為一個「講誠信」的孩子,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一、誠信閱讀,伴隨成長
我從小就是個愛讀書的孩子。記得小時候,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狼來了》。我曾經天真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後來大人們都不去救那個小孩呢?」媽媽摸著我的頭說:「因為他撒謊騙人啊!孩子,你以後可一定要做個誠實守信的孩子啊!」我看著媽媽,肯定地點點頭。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過的古往今來有關誠信的書籍也越來越多:樊無期捨生守信,避免秦國挑起戰爭;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自取其辱,身死國亡;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誤砍櫻桃,勇於認錯,農民企業家魯冠球以誠信管理企業的三步棋……我不僅在故事中懂得「誠信」的重要性,更搜集了許多和誠信有關的名言和同學們交流。什麼「言必行,行必果」,什麼「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什麼「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什麼「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等等都已經讓我倒背如流,爛熟於胸了!
在閱讀中我領悟了誠信的重要,充分感受了他人誠信的品格,樹立了誠實守信的思想,當然也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效仿誠信的行動,爭做誠信少年。
二、誠信學習,從我做起
我常常看到有的同學沒做作業卻偏偏說「沒帶」,欺騙組長欺騙老師;也有的同學試卷忘記給家長籤字就把家長以前的籤字剪下來貼在試卷上……這些行為都是非常不好的。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覺得「誠信」首先應從學習做起。
學習中的誠信我歸納為三句話,那就是「目標明確不放棄、自主作業不抄襲、誠實考試不作弊。」我在學習中總是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獨立完成試卷,但是我想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學習目標非常明確,並且我能為堅持我的目標付出努力,從不弄虛作假。
記得有一次,老師在評講數學試卷的時候,我忽然發現有道題我的答案和老師講的不一樣。這是怎麼回事?我的心裡敲起了小鼓。我瞟了一眼同桌的試卷——她是對的,而且和老師說的一樣!我想:應該告訴老師,我不能要這虛假的100分;可是我的第一名……雖然我思考了一番,但是我還是在課下找數學老師將成績修改了過來。老師誇我是個誠實的孩子,媽媽也說我做得對。我想我雖然丟了一個100分,但卻是誠信大贏家!
三、誠信做人,合作共處
我是班級的大隊長,同學們十分相信我,老師也非常信任我,將班級的「誠信角」交給我管理。「誠信角」是我們班班主任老師為了強化同學們的誠信意識而設立的。同學們撿到的東西,比如紅領巾、衣服,鉛筆,橡皮等放在「誠信角」,由我來做好記錄,誰什麼時候撿到什麼。如果誰在教室裡丟了東西,可以向誠信角找尋並做登記,我還會請他向撿到他的東西的同學道謝。在我認真負責,井井有條的管理下,不僅丟失了東西的同學能及時找到他的物品,那些拾金不昧的同學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使誠信品德在班級蔚然成風。
我不僅幫助班級管理誠信角,更以身作則,堅守誠信。記得那一次,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位同學生病了,老師讓我和另外一位附近的同學利用星期天一起去她家幫她補課。誰知道,住在外地的阿姨竟然帶著小哥哥來到我家。阿姨讓我別去了,帶小哥哥逛逛蕪湖。我可真為難了,但再一想:說好的事怎麼能不算數呢?我最後還是去了生病的同學家。雖然失去了白天和客人一起玩的機會,但是我覺得我做了一個很正確的選擇。令人高興的是,因為這件事,那位同學病好後更加信任我了,成為了我的最好的朋友之一,這難道不值得嗎?
四、誠信處事,養成習慣
爸爸媽媽的教育,老師的辛勤培養,讓我將誠信逐步養成了一種習慣。無論在家、在學校還是在任何地方,我都不忘「誠實守信」。
教室裡,操場上,我撿到的鉛筆、橡皮甚至硬幣大部分都找到了它們原來的主人;而我丟的鉛筆,哪怕和「誠信角」中的有一絲不同,我也不會伸手去拿;集體活動中,我從不遲到;書法學習中,我頂著冷雨寒風,堅持上課,從不缺一堂課……就是面對陌生人,我也堅守我的誠信信念,將誠信堅持到底。
一次,我和小區裡的孩子一起玩滑板車,其中還有兩個是我不認識的。因為天氣很悶,其中一個孩子把脫下的衣服讓我幫他拿著。我正好滑累了,就答應了。誰知道他一去就沒了蹤影,等周圍的孩子都回家了,還沒見他來取衣服。天快黑了,我有些著急。媽媽來叫我回家時讓我把衣服放在小區門衛那兒。可我想:他是交給我拿的,他怎麼知道就在門衛那裡呢?我在原地又等了好一會兒,終於想起一個主意:回家拿粉筆在原地寫了個留言,才把衣服寄放在門衛那裡。第二天,我一直惦記著,直到門衛告訴我有個和我形容得一樣的男孩取走了衣服我才放下心來。
中華民族歷來把誠信做為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一種文明。社會在發展,但誠信不能也不會改變。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七彩斑斕,一個人的舉手投足能顯示出他道德素質的高下。我,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邁出了誠信的第一步,相信只要我持之以恆,我一定會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現代少年,我也一定會努力讓誠信這一中華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中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