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震撼的故事:母親買的水果作文
2024-06-26 05:55:45 1
在我生活的這個城市裡,發生了這樣一樁案子。
一天中午,一個撿破爛的婦女,把撿來的破爛物品送到廢品收購站賣掉後,騎著三輪車往回走,經過一條無人的小巷時,從小巷的拐角處,猛地竄出一個歹徒來。這歹徒手裡拿著一把刀,他用刀抵住婦女的胸部,兇狠的命令婦女將身上的錢全部交出來。婦女嚇傻了,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歹徒便開始搜身,他從婦女的衣袋裡搜出一個塑膠袋,塑膠袋裡包著一沓鈔票。
歹徒拿著那沓鈔票,轉身就走。這時,那位婦女反應過來,立即撲上前去,劈手奪下了塑膠袋。歹徒用刀對著婦女,作勢要捅她,威脅她放手。婦女卻雙手緊緊地攥住盛錢的袋子,死活不鬆手。
婦女一面死死的護住袋子,一面拼命呼救,呼救聲驚動了小巷子裡的居民,人們聞聲趕來,合力逮住了歹徒。
眾人押著歹徒攙著婦女走進了附近的派出所,一位民警接待了他們。審訊時,歹徒對搶劫一事供認不諱。而那位婦女站在那兒直打哆嗦,臉上冷汗直冒。民警便安慰她:「你不必害怕。」婦女回答說:「我好疼,我的手指被他掰斷了。」說著抬起右手,人們這才發現,她右手的食指軟綿綿的耷拉著。
寧可手指被掰斷也不鬆手放掉錢袋子,可見那錢袋的數目和分量。民警便打開那包著鈔票的塑膠袋,頓時,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那袋子裡總共只有8塊5毛錢,全是一毛和兩毛的零鈔。
為8塊5毛錢,一個斷了手指,一個淪為罪犯,真是太不值得了。一時,小城譁然。
民警迷惘了:是什麼力量在支撐著這位婦女,使她能在折斷手指的劇痛中仍不放棄這區區的8塊5毛錢呢?他決定探個究竟。所以,將婦女送進醫院治療以後,他就尾隨在婦女的身後,以期找到問題的答案。
但令人驚訝的是,婦女走出醫院大門不久,就在一個水果攤兒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麼認真。她用8塊5毛錢買了一個梨子、一個蘋果、一個橘子、一個香蕉、一節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攤兒上有的水果,她每樣都挑一個,直到將8塊5毛錢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驚地張大了嘴巴。難道不惜犧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塊5毛錢,竟是為了買一點水果嘗嘗?
婦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徑直出了城,來到郊外的公墓。民警發現,婦女走到一個僻靜處,那裡有一座新墓。婦女在新墓前佇立良久,臉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後她將袋子倚著墓碑,喃喃自語:「兒啊,媽媽對不起你。媽沒本事,沒辦法治好你的病,竟讓你剛13歲時就早早地離開了人世。還記得嗎?你臨去的時候,媽問你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你說:我從來沒吃過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個好水果該多好呀。媽愧對你呀,竟連你最後的願望都不能滿足,為了給你治病,家裡已經連買一個水果的錢都沒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媽媽終於將為你治病借下的債都還清了。媽今天又掙了8塊5毛錢,孩子,媽可以買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蘋果,還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媽花錢給你買的完好的水果,一點都沒爛,媽一個一個仔細挑過的,你吃吧,孩子,你嘗嘗吧!」
打電話作文網整理收集文秘屋wenmi5.com
母親又在給她的二女兒打電話了。全家都來了香港,只把二姐一個人留在內地的家裡。母親整日裡嘆氣:「要是你二姐能來,我這一輩子也心甘了。」但一家人始終不能團圓;母親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打電話,在一條不知多長的線的兩端,母女倆傾訴著。該把「兩地書母子情」改為「兩地電話母子情」才是,因為時代在改變。
電話這玩意兒沒流行之前,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無非兩種:一是走街串戶,拉一條板凳,擊掌而談,甚至於秉燭;二是兩地間鴻雁往返,或吐真情或訴離愁,一般都言猶未盡,但恐盼信人心焦而不得不「此致敬禮」了。這兩種方式自有它們誘人的地方,甚至於電話興起之後,不少人譴責它把人們的感情衝淡了,因而念念不忘以往的生活。
不可否認,有了電話確實減少了人們的平常往來。有什麼事要說,自然是打個電話了事(除非事情不可告人又懷疑會被竊聽);有什麼事要吩咐,也是電話傳音,惟恐親自登門會嚇壞了下屬;有什麼事要匯報,還是打電話穩當些,因為到上司家去,不帶點「手信」似乎不恭,帶了又會有「賄賂」之嫌,不如兩不相見的好。電話還為臉皮薄之人提供嘗試講謊話的機會:這邊聽得似信非信,那邊正漲紅了脖子,每講一句就捂住話筒作一次深呼吸或捂緊嘴自我嘲笑一番。這樣的表情在面對面時是絕對過不了關的。幾次過後,心跳慢了,臉也不紅了,終於敢光明正大地扯謊於人前。這些無疑是電話方便人群的「衍生物」,成了少數人表演的工具。
而一種能造福全人類的發明必是為大多數人設計的。電話之所以能成為現今廣大民眾的通訊工具,離不開它適應現代社會的優越之處。隨著電話的普及,人們發覺它的「人情味」並不比串門兒或寫信淡,相反地,電話的快捷方便卻是其二者所不能及的。老朋友沒空見面,舉手按幾個號碼,馬上就可以海闊天空地聊起來;有苦水就倒,有疑難就問,有消息就吐,有脾氣就發,立刻就可以得到回應:或安慰,或解答,或分享,或一個「話筒」裡出氣,把哪一個小人罵得狗血噴頭。即便只是芝麻綠豆大的一件事,至少也能得到「嗯」的一聲回應。遠在千裡之外,想念家人想念得不得了,打個電話回去吧。雖然還只是問「你們今晚吃什麼菜」,但感覺頗不同,樂在其中,不亞於千金一封的「家書」。雖然迫於長途電話費的昂貴而不得不長話短說,像發電報一樣簡約,而且快得令聽者喘不過氣來,但因感受到親友的呼吸,聽到熟悉的聲音而備覺溫馨。公事上的往來,最便捷的莫如致電――預約會面,通知更改事項,諸如此類的瑣事。而那些將手提電話貼著耳朵、神色匆匆的行人,那些守著電話的股票經紀,總讓人有一種沒電話就活不了的感覺。有什麼急事,人們最先想到的是打電話,因為電話能最快地傳達他們的信息。
時代在發展,電話也在發展。現代社會的時間寶貴得寸陰寸金,雖然先進的傳真技術可與電話媲美,但電話自身的發展已足以適應人們的需求。從「撥」到「按」,從「黑殼」到「流線」,從留言到可視,電話永不落伍。四通八達的電話線把人們緊密地聯繫起來,打電話成為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一部分。
來港一年了,與內地的好友之間書信不斷,談人生、訴愁苦,無一封不是真情流露的。春節思念之緒難抑,衝動地打了個電話回去,一聽到那熟悉的聲音,竟手震眼顫,呼吸艱難,半天才從喉嚨底擠出一句:「是我……」接著哽咽至無法繼續。後來她寫信來,說那次通話還差幾十秒才到一分鐘,真浪費。我笑曰,難得打一次電話,卻被其魅力殺得如此狼狽,太沒面子了。其實早該光顧電話,互相給個面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