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的節日清明徵文(精選三篇)
2024-08-04 02:06:10
第一篇
清明節的前兩天,班上的一些同學自發的來到了太行太嶽革命烈士陵園。我當然也不例外,與同學們來到了這神聖的地方。
穿好校服,系上鮮豔的紅領巾,拿上鮮豔的菊花,大家便向烈士陵園「進軍」了。剛踏進大門,一座高大的紀念碑就映入大家的眼帘,碑上還有幾個醒目的大字——太行太嶽革命烈士紀念碑。大家在碑下獻上了一束束美麗的鮮花,又像紀念碑端端正正地行了一個隊禮。
往裡走,就是紀念館了。步入館內,大家不禁「哇」地叫出了聲。這裡琳琅滿目的擺放了許多戰爭時的資料,並且陳列著以前使用過的武器與衣服,油燈等生活用具。大家的眼睛看的應接不暇,不時揉揉發酸的眼睛,接著看。大家體會到了戰爭時戰士們的勇氣和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
大家又來到了後院的陵墓,這裡有上百名烈士在這裡長眠,大家不禁為犧牲的烈士感到惋惜。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美好的生活,有誰會不感到惋惜呢?
時間飛快地流逝,眨眼間就到中午了。大家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裡。我想:是烈士們換來了我們安定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繁榮昌盛添一份力!
第二篇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中秋,重陽節等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清明節,因為它的由來很耐人尋味。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有關。重耳耳垂大,肋骨是連在一起的,一隻眼睛裡有兩個眸子。晉國內亂,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殺太子自封晉惠公,對他更加無禮,重耳只好帶著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齊國,在途中公子重耳因連日吃野草,發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嶺中哪有大夫?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塊大腿肉生火做湯,把肉湯送給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了晉國做了晉文公,國家建立之後,晉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訴他那肉湯是介子推的肉,說重耳忘記給介子推封官了。於是他後悔忘了給介子推封,可是現在六部的尚書都有人做了,他去請介子推去做官,誰知介子推隱居綿山,文公不忘本,就親自去綿山請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燒山必他出來。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來,後來兩個人抱著兩棵老柳燒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舉國哀悼介子推,把綿山重新命名介山,規定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許用火,並要插柳,還將4月5號命名為清明,又稱寒食節。
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很重視這個節日,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不動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團之類的。近來我國又把它定為法定假日。讓人們有時間去祭祖、掃墓、踏青。
清明節,標示著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說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正因為這個,我非常喜歡清明節。
第三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國人民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我們也不例外。
今天,我跟著外公也來到老家拜祭太外公。手上拿著紙錢、鞭炮、香以及一些拜祭的東西來到太外公的墳前,首先我點燃了三支香插在太外公的墳上,接著我們就燒開紙錢來了,這是什麼味道啊!我不由自主的咳嗽起來,沒辦法拜祭列祖列宗嘛!再忍一會吧!到了最後,我們掛上了兩盞幡,放了一掛鞭炮便回到了在鄉下的親人家中。到了吃飯的時候,桌子上多出了一副碗筷,問過他們後才知道在今天吃飯的時候要先「請」先人吃,然後自己才能動筷。這樣便顯出後生晚輩對前人的尊敬與懷念。
吃完飯我們就依依不捨得離開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給外公說出了我的疑問:「為什麼以前清明節都不放假,而今年卻定為法定節日?」外公微微一笑說:「唉!由於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外,只知道什麼聖誕節,愚人節的,失去了我們自己的文化節日。由此下去,可能以後的子孫後代都不知道什麼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了!為了讓我們的文化長久的下去,國家把他們也定為法定節日,所以才會放假的。孫子,你長大後千萬不能因為一些外界因素而忘記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啊!」聽完外公的話後,我感覺到我們這一代任重而道遠,長大以後絕不能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喪失,絕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