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阿爾法狗的優秀作文
2024-10-14 02:33:10
——阿爾法狗勝了,意味著什麼
李世石輸了,輸得非常乾脆。一個剛出道、完全不知道門派和師承的毛孩子,用一把輕飄飄的竹劍,將當世頂尖高手挑落馬下。千萬不要用國人的雞賊思維來看待這場巔峰之戰。以韓國棋手的血性,李世石不可能配合谷歌演一場假戲。他不僅要捍衛自己的榮譽,還要捍衛人類的尊嚴和自信。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他輸給了阿爾法狗,那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認真地把人機對弈的棋譜打了兩遍,內心非常震撼。阿爾法狗的精妙計算能力就不說了,它在對弈中表現出的「個性」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它有著超凡的大局觀,洞悉整個棋盤上的所有薄弱之處。對自己的弱點,它兩度自補,顯得很「猥瑣」。但對李世石看似無懈可擊的地盤則毫不猶豫地出擊,近乎一劍封喉。它在「脫先」時的那種氣定神閒,宛如成竹在胸的世外高人,帶給對手凜然的壓迫感。無論接下來勝負如何,有一點已經可以肯定,阿爾法狗已經是無可爭議的頂尖圍棋高手,沒有任何人敢於小覷它的實力。至於未來,則必定屬於它。
為什麼人工智慧與李世石的對弈如此牽動人心?如果對圍棋缺乏了解,可能很難懂得箇中奧妙。圍棋是一種古老的策略遊戲,勝負不僅取決於精妙的計算,還和棋手的個性修養、文化底蘊、臨場狀態等息息相關。從一個頂尖棋手的棋譜中,你幾乎可以窺見他的小宇宙。曾經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圍棋的極度複雜性和深厚的文化秉性,人工智慧幾乎不可能戰勝人類。但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而且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兀。
高手對弈中,情感是一種強大的致勝因素。阿爾法狗的冷酷之處,是完全視人類情感如無物。它不屑於「試應手」之類試探人性的著法,而是表現出純粹的理性,表現出一種奴役般的力量。或者換一種說法,在阿爾法狗那裡,情感可以視為一種憑藉「運算」就能準確把握的信息。倘若有一天它真的進化到這種程度,人性在它眼裡很可能只是完美世界裡的一種冗餘程序,大可以一鍵刪除。那不就是《黑客帝國》曾經展現給我們的未來景觀嗎?在電影中,墨菲斯對尼奧說:歡迎來到實在界廢墟。
從一盤棋的較量中,就推斷出人類將會受到人工智慧的奴役,可能太過於多愁善感。但從阿爾法狗的勝利中卻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工智慧正在取得突破性進展。它正在大踏步走進人類曾經引以為傲的禁地,並表現出難以測度的潛能。誰知道它還能做些什麼?誰能準確地預言它將給人類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甚至,誰知道由人類發明出來的所謂「智能」概念,將被它拓展到何種境地?當圖靈測試被提出來的時候,計算機還只是龐大、笨拙而又孤零零的機器,如果把引力波的發現和阿爾法狗的取勝看作兩個相關聯的「徵兆」,也許可以預言,人類正處於科技大爆炸的前夜。人工智慧的突破,有可能在很多領域引發鏈式反應,讓人類科技呈指數級發展。以前只出現在科幻作品中的很多事物和場景,在不久的將來會變成現實。這是令人激動的,也是令人惶恐的。
由人類創造出來的人工智慧,早晚會進化出自己的「思想」,這一點大概沒有多少疑問。但是,它會進化出情感或者「超情感」嗎?一個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
「大他者」,它會怎麼看待人類的情感稟賦和倫理規範,無疑是一個極其深刻的哲學命題。你可以想像無數種答案,而每一個答案,都指向一個不同的未來。有一天,當你在陽光中醒來,你的阿爾法管家已經給你端來了可口的早餐。這是愜意的清晨。當你在星光下春心萌動的時候,阿爾法管家又給你分配了一份適當的愛情。這是忐忑的夜晚。在你毫不知情的時候,阿爾法管家早已替你設計了一個綠色環保無汙垢且不可替換的人生。這是什麼?這是夢魘。
現在,誰又好意思說阿爾法狗只是一臺「機器」呢?
阿爾法狗完勝人類後哪些飯碗是機器人搶不走的
機器人的智商不斷提高,其靈巧性、柔韌性、智能性越來越好,所能勝任的工作範圍也不斷擴大,不僅能幹重複性體力活,而且在複雜的智能領域不斷突破——圍棋一直被看作機器人難以超越人類智慧的堅固堡壘,然而在3月,機器人AlphoGo在與韓國圍棋高手李世石的對弈中取得勝利。照此發展,機器人似乎可以在任何領域搶走人類的「飯碗」了。但確實如此嗎,有沒有哪些崗位是機器人搶不走的呢
拿手好戲是程序性工作
忽如一夜春風來,周圍許多工作崗位已換上機器人,這種現象以往只是發生在工廠流水線,現在從物業保潔到餐廳服務員,從大型表演中的群體伴舞到醫院裡的醫療診斷,機器人似乎已全面走進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機器人的「工作喜好」有規律可循,主要是程式性工作和智能性工作。
程式性工作是機器人的傳統優勢項目。受軟體程序的驅動,工業流水生產線上的程式化工作,機器人全能勝任,無論是切割、焊接、裝配、噴漆,還是包裝、搬運等,都能比工人做得更精細、更精準、更完美,而且它們還不怕髒、不怕累、不怕危險,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總是做得至善至美、無可挑剔。
近年來,智能性複雜工作也被機器人盯上。像智力搶答、下象棋等「腦力」勞動,流水線上那些工業機器人幹不了,但對智慧機器人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以往根據現場情況做出選擇和判斷是機器人缺失的一環,進入物聯網、大數據時代,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大數據能夠告訴機器人以往人類的經驗,物聯網和傳感器能延伸機器人的神經感知系統,這樣機器人就會具備學習能力和自主判斷能力。
圍棋一直被看作機器人難以超越人類智慧的堅固堡壘,但谷歌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已在比賽中戰勝了世界職業圍棋冠軍。智慧機器人綜合智力正在接近人類,其靈活度、準確率和自主判斷能力與人類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譬如無人飛機、汽車自動駕駛設備,它們自行判斷路線,躲避障礙物等,靈活得像生命體一樣。有了這樣可觀的智商,機器人自然能從事複雜的專業技術工作,如判斷醫學X光片準確率可達98%以上,超過專家水平;其他如行政人員、文書、老師、會計、新聞記者、律師、電話公司職員、麻醉師和外科醫生、收銀員、市場營銷人員、客服人員、金融經濟人和分析師等,許多常見工作智慧機器人都可勝任。難以取代人類的個性化和創意性
與人相比,機器人更便宜且具有不消極、不怠工、不抱怨等可愛之處,但是,無論是工業機器人還是智慧機器人,畢竟屬於「物」而不是人,不具備情感、個性、意識、道德等人性,也不具備創新創意創造能力,這就決定了這些與人性相關的領域,機器人難以覬覦。
前面提到智慧機器人可以讀X光片並作出診斷,還可以負責放射或掃描,實施麻醉、進行手術,分藥取藥。這些工作,許多醫療服務機器人都可以幹,而且比人做得更好,但是機器人不會情感安慰,不會感情護理,不會心理疏導,不會實施個性化診治,不能與患者心靈溝通與互動。中醫望、聞、問、切這些需要針對獨特性進行個性化綜合判斷的領域,機器人還難以上手。
藝術設計類工作機器人也沒法沾邊。這類工作需要鮮明的個性、獨特的創新創造性思維,機器人可以做出至善至美的畫面,但不能在其中體現情感、創意、心態、靈感、道德、意識等個性特徵。例如藝術明星,粉絲們既對其出神入化的表演如醉如痴,也對其本人乃至私生活有興趣,換了機器人這種微妙之處將不復存在。藝術是人類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個性化表達,人工智慧智商再高,也只能表達共性。情感類工作機器人亦無法涉足。機器人可以護理和照料年老體弱者,但是不能進行感情陪護;機器人可以授課,但不能進行個性化、差異化輔導,更不能替代家長或老師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許多服務性工作語言和文化背景很重要,有了共同的背景會讓客戶感到親切溫暖安心,這是機器人所不具備的。
體育競技運動機器人也難以取代。世界上有著數千萬運動愛好者,他們是各種職業球賽或體育競技運動的座上客。在綠茵場上擺機器人踢足球,人們可能會覺得很新鮮,但無法給人應有的興奮感。
發明創造類工作,改革創新類工作,同甘共苦類工作,傳情傳神達意的領域,機器人也無能為力。相對來說,機器人更直接影響中等技能工作,對於高技能和低技能工作,目前影響並不大,甚至管道工、電工、建築工等這些普通崗位機器人暫時也難以取代。
調整人才教育是應對之策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機器替代人類成為一種趨勢。從原理上講,以往普通機器人屬於工具型,是對人手腳運動器官的延展,而智慧機器人是對大腦的延伸和對手腳的替代。現如今的機器人不僅可以輕易取代「藍領」崗位,「白領」崗位也大多被其盯上。有預言稱,未來30年內現有50%的崗位會被取代。智慧機器人的廣泛應用,不僅是搶人的「飯碗」這麼簡單,還會引起人類社會深刻的變化,需要未雨綢繆、及早作出妥善應對。
以往歷次工業技術革命,每次帶來的失業,很快會被新出現的崗位彌補並反超。機器人普遍推廣所帶來的收益或許會轉化為更好的工作,也就是說會有新的崗位湧現。這當然需要人們學習新技能,增強創新、創造、創意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找到新的調適方式。
儘管如此,智慧機器人革命所帶來的挑戰可能出乎意料:一是智慧機器人迅速發展所帶來的新增就業機會可能會大大少於所取代的崗位,這會造成大量失業;二是人類將面對尋找生活意義的「最大的挑戰」,因為工作不只是為了求得溫飽,也是為了找到生活的意義,進入智慧機器人時代,如果工作不需要你了,休閒成了一種生活方式,該如何尋找自身定位和生活意義呢
除了就業機會被機器人取代,科學家還擔心機器人智力超過人類,尤其擔心人工智慧自行設計、自行發展,會給人類帶來難以預料的危險。史蒂芬·霍金也憂心忡忡地表示,與其擔心誰來控制人工智慧的問題,人類更應該擔心的是,人工智慧到底願不願意受人類控制。這就意味著既要充分發揮機器人服務人類社會的正能量,又要防患於未然,將人工智慧的潛在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總之,機器人是人類製造的新一代生產和服務工具,可以取代人類完成許多工作從而造福人類社會,了解機器人的性能特長,就可以將那些適合機器人的工作崗位讓給它們,人類可以集中精力開發好並專注地從事機器人難以染指的工作,這其中最重要的應對之策是有意識地調整教育專業方向,優化人才培養結構,作為個人也應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來積極應對。
[有關阿爾法狗的優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