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困惑作文
2024-09-30 13:42:11
首先聲明一句,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十分擁護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改革發展到了今天,形勢也是在日新月異變化著的,永遠不變的狀態不利於我們的改革開放。
不是嗎?那幾年,農民工工資都常常出現久拖不決的問題,後來,黨中央提出,「農民工工資不能拖欠」,類似的事情得到根本性的轉變,社會的和諧在實際意義上大跨了一步。可是,問題在不斷湧現。
因為出門旅遊,我踏上了往西去的路途。因為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春運期間,在浙贛線上,春節以前一律是:往西去,人滿為患路不通,汗流浹背不透風;往東去,十輛火車九輛空,還有一輛很稀鬆。春節後恰恰相反。所以,我不敢坐火車,只得老老實實地坐汽車往西邊去。回來就不一樣了,我踏上東行的返程列車。我果然遇上了一輛很稀鬆的火車,不用臥鋪的車錢,你想有多少個臥鋪就有多少個臥鋪————絕對的沒有人氣啊,也是巨大的浪費啊。雖然,坐在車裡,沒人擠我,前無古人地寬鬆。可是,我卻感到了無與倫比的憋屈。
這個現象,十幾年前是這樣,十幾年後還是這樣。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內地人民在長年累月地為東部沿海的人們打工,打工,打工打到心裡空。
近十幾年來,沿海的企業如雨後春筍。可是,在這個背後,是誰為這個現象付出代價的?內地的企業紛紛下馬,倒閉,改制。這個現象,各級政府沒有注意嗎?黨中央沒有注意嗎?這個現象公平合理嗎?
突然想起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在祖國的鐵路線上東奔西跑,可是,那個現象也只不過上演了兩三年,在有的地方也就是一年便結束了。我絕對不是將沿海的開發和紅衛兵現象相比,但是,這樣長期讓內地的人們為沿海的人們工作的現象顯然是極不正常的。這樣的現象也是早就應該得到改變的。有人說沿海人聰明,我絕對不相信這點,因為,那是他們得到改革開放的政策的恩惠。
俗話說:「路不平,有人鏟;事不平,有人說。」不過,現在的社會,雖然上面提倡和諧,可是,由於長期的經濟思想的統領,大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還是比以前強些,所以,農民工背井離鄉、甚至十分無耐的狀況已經沒有幾個人關心了,這些雖然和我沒有一點關係,可我寫這樣的文章還要考慮有沒有人反感呢。
但是,不管怎樣,反感也罷,高興也罷,我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為了大眾的利益為人民鼓與呼。有寧願滅九族的方孝孺,有寧願丟烏紗帽的彭德懷,還有不計其數的無名人士。更何況,我們的社會,不管是從黨中央到平民百姓,言論環境十分開明,所以,類似於我的觀點期望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這種支持也是光明正大的,也是合乎天理的,更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在和諧的社會裡,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不再有類似於我這樣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