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巷的貓》優秀作文
2024-10-15 21:46:10
葉姑媽是清河巷的長住民之一,好講民間故事,關於貓和老虎的故事便是從姑媽那聽來的。
作為森林之王的老虎,鬱悶自己不會爬樹,於是找著了貓。貓不願意教,它知道一旦教會了老虎,老虎便會吃了自己,但不教更有危險。貓教老虎上樹,卻不教它怎麼下樹,爬到樹上的老虎從樹上摔了下來把鼻子摔塌了,發誓從此見貓吃貓。為了躲避老虎,貓拉了屎尿就用土埋著,防止老虎聞到氣味找著自己,死了的貓也得用袋子裝著掛在樹上。
清河巷所挨著的大山裡,掛著很多死貓,證實了故事的真實性,我曾一度以為全世界的貓應該都教過老虎上樹。問了一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貓和老虎雖有瓜葛,故事卻千姿百態。前兩日讀到魯迅先生的《狗、貓、鼠》方才找著了些許故事的共性——貓是老虎的先生。
按照方言音譯,清河巷的「先生」一詞含義豐富,廣義是老師的稱謂,狹義諸如做法事、吹嗩吶的師傅等也統一稱為先生。他們都擁有一技之長,但凡擁有了先生稱謂的人,在清河巷是德高望重的。但貓先生似乎是個例外。
清河巷貓少鼠多,看起來似乎頗具因果關係,因為貓少所以鼠多。清河巷的居民曾經也好養貓,只是多數貓長大以後幾乎都成了野貓。貓不討清河巷人的喜,它不像狗,可以看家護院,也不像雞鴨可以供人食用。家養的貓懶惰不走心,時常闖禍,今天打翻柴米油鹽,明天叼走鞋襪不說,看起來一無是處。
唯一覺得貓還可以在家裡佔據一席之地的便是抓老鼠了。白貓黑貓能抓老鼠的才是好貓,這是清河巷人養貓的標準。只是清河巷的貓幾乎都不愛抓老鼠,即便打小訓練貓得把老鼠當天敵,一旦遇見了鼠,少不了調戲幾番,卻無實質進展。清河巷的居民對貓頗有恨鐵不成鋼的意思。加之諸多家貓立場不堅定,私自跑到山上修煉成野貓,夜間常常發出如嬰孩的叫喚,聽得人毛骨悚然,愈發令貓的地位岌岌可危。
我曾做過一些自鳴得意的事,這些事多數與貓及鼠有關。
貓少鼠多的狀況空前盛大到在清河巷走上三兩步便能遇上一隻鼠。清河巷多是土木結構的老房子,屋頂的瓦片,時常傳出貓走動的聲音,養貓的人家,想在房子裡找著貓是件難事,木樑之間空隙頗多,貓極喜鑽空子。我的房間在二樓,挨著樓梯口,由一個大間一分為二所形成,木質的牆,木質的地板,木質的窗。晚間入睡常能聽到窸窸窣窣的聲音,有時候是貓在房梁走動,有時候是三五隻老鼠集體出動。
一日,我如往常一樣回房休息,卻發現將大間隔成兩間的木牆對面傳來響動,我屏住呼吸仔細聽著動靜。木牆的另一面是我家的糧倉,放著還沒碾成米的舊年穀子以及一些雜物。老鼠時常造訪,防不勝防。下了捕鼠器,但多數隻見殘跡不見老鼠,老鼠也聰明得很。
我開始學著貓叫來嚇唬老鼠,雖然清河巷的貓不捉老鼠,但潛意識裡老鼠怕貓天經地義。我模仿的貓叫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對面牆的老鼠們聽到第一聲貓叫時,瞬即亂了陣腳,四處亂竄,我緊接著發出一連串貓叫,響動越來越大,木牆間的縫隙成功地夾住了正打算逃走的一隻老鼠的尾巴。我怕鼠,卻因得了貓叫而膽大了起來,我找出了鉗子,像貓抓住老鼠時並不一口咬死它,而是挑逗。我用鉗子夾著老鼠的尾巴前後拖動,自鳴得意,那一刻我極像一隻不抓老鼠的貓。
貓叫唬鼠極其管用,我也用得得心應手,甚至還為我這後天形成的嚇鼠威懾力附了一首不成體的詩:
我用貓叫嚇了咬著番茄的鼠
它走走停停
又偷偷摸摸
模仿的聲線裹了番茄
驚慌進了洞
噓
人類虛張
那些危險的東西不能帶回來
我的番茄
鼠的尾巴
往後遇了老鼠,我便自動開啟貓叫功能。若是遇見了貓,我也學著貓叫,企圖與它們沾親帶故。高冷些的貓估計聽見我的叫喚,頗有認定我是智障的嫌疑,我卻不亦樂乎。
如今的清河巷連野貓都少見了,老鼠依舊來去自如,恐怕貓生的樂趣不在於與天敵不共戴天,而是試著和平共處了。這一點,清河巷的貓又豈止只是老虎的先生呢!清河巷的人似乎也明白,貓抓老鼠是天性,釋放天性固然是好,但不願僅以人人都認定的天性活於世間,也挺自在。
反正貓叫是可以嚇走老鼠的。
[《清河巷的貓》優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