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難忘的清明節作文400字
2024-10-18 10:19:10
導語: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下面是yjbys作文網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清明節的作文_第1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的天氣不再是往常的朝雨迷濛,暮雲籠蒼。遙望遠山青黛,波翻細麥;萬裡無雲未雨,花落未掃猶在。
拎幾束鮮花,登上山去,觸摸著被崢嶸歲月浸沒的山壁,時光的青苔已漸漸地籠罩了壁端,蔥蘢而又蓊鬱。撫著已被滄桑之錐鐫刻下的斑斑鏽跡,我黯然地感嘆:這是人生的第幾個清明?
青春的氣息在我的靈魂中汩汩地、氤氳著,為何我還是如此迷惘失落?我不能擁有一份香茗的沉穩,也不可能擁有一份笙聲的淡泊,我想,在歲月的風語和蕭聲中,我已漸漸地淡逝了。
在急促而又焦灼的生活中,我已多少次疲軟地伏在窗欞上,徒想那苑中那馥鬱芬芳的紫堇。歲月與時光已多少次在我手中倏忽地溜走,而我卻一無所措。人生如此脆弱,試問我自己,多少次曾無助地向牆隅以流涕,聞畫角而生哀。歲月,時光,沉默地從我頭上穿越,在一圈而又一圈的枯等裡瑀瑀而行。碎汞一般的往昔在飛鳥裂日的罅隙裡抬頭,記憶的疑問者在夢與現實交替中質問著我,我驚恐地張大了嘴巴,唏噓了那空流年華。
立於先輩的墳冢面前,我竟無法抬頭正視。人生幾載,為何我竟將仄仄的年華付諸東流?曾昔的年少輕狂,桀驁不馴一下子斥滿了我的腦海,歲月的笛,已吹枯了我的三魂七魄,讓我無知地將時光窮費,爾後又無臉地讓我斥責自己。
大好的青春已浪費於佳釀頻儷,歌闌箸落之中,先輩的墓碑卻告誡我,不可沉緬於極享圖樂之中。時間,時間,還是時間。三尺微命,一介書生本當「不聞窗外事,只讀聖賢書」,但我,在時間推杯換盞的頃刻之間,又做了些什麼?
先輩已逝,年華正流。人生能有幾回夢?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我已無力去憧憬。在鱗次櫛比中遨遊,我已無心迷戀。又是一年清明時,燃燭,仰拜,在香燭的淡淡香氣中,我感覺我已悟到了什麼。
這個清明節,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佇立在他們的墳前,想像著他們的年代與生活,我用鮮花和真情祭奠著他們的靈魂,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節的作文_第2篇:
記得每年的清明節,家裡的氣氛總是有些沉重,小時候不知道為麼,現在長大了,漸漸地懂了,原來,清明節這一天,是活著的人向死去的人訴說哀思。聽媽媽說,她原來有一個姐姐和弟弟,十幾歲的時候,因為生病死了,這對外公外婆的打擊非常大。也也難怪每到親人團聚的日子,他們總是看著照片流眼淚。
今年,爸爸媽媽商量好了,清明節我們一家陪外公外婆踏青,再不能讓他們沉浸在痛苦中了。清明節也要快樂地過。
清早,春光明媚,太陽公公笑咪咪的,可愛的小鳥在枝頭上「嘰嘰」地唱歌。我們一家迎著和煦的春風出發了。一路上,我又是唱又是跳,逗著外公外婆開心。
哇,公園真熱鬧啊!人山人海。藍藍的天空被五花八門的風箏給遮住了,在白雲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路旁的桃樹上開滿了粉紅的桃花,風一吹,那桃花便像仙女一樣,紛紛地落了下來,看著這怡人的景色,外公外婆的心情也好了起來。他們幫著我拿出風箏也加入了放風箏的隊伍。我們使勁地跑,風箏終於飛上了天,越飛越高,好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自由地遨翔。望著風箏,我們都笑了。
回家的時候,我們去了舅舅的墳地。爸爸媽媽告訴舅舅,外公外婆身體很好,我們一家都很好,讓他放心。我也告訴舅舅,我的學習也很好,我們家還買了新房子,馬上和外公外婆一起搬進去住。默念時,我一不小心說了句「祝舅舅和大姨清明節快樂」媽媽捏了我一把,偷偷地望了外公外婆一眼。我也嚇得直吐舌頭。沒想到外婆卻說,沒關係,他們今天看到我們了,還聽我們說了這麼多的話,一定很高興很快樂吧
是啊,為什麼不能說呢?不管是死去的人還是活著的人,我們都要快樂!清明節也要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_第3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了,我們坐著叔叔的小轎車回老家祭祖。
一路上,陽光明媚,春風拂面。公路兩旁,往常常見的清明花,如今已是寥寥無幾。我們先來到了鎮上,在鎮上,我們買了:饅頭、豬肉、紙錢、蠟燭、香、黃紙……之後我們又乘汽車沿著鄉間公路到達了老家。
到了老家後,我們顧不上休息,便上山祭祖去了。來到祖墳前,爺爺把準備好的饅頭和豬肉都貼上了紅紙盛在了碗中,放到了墓碑前。然後我們把許多的紙錢放在後面,用火點燃,讓祖先也用得上錢。我們又把香點燃,磕頭祭拜,我心中暗想:祖先啊!你一定要保佑我的學習和我們家的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保佑爸爸在外做事一帆風順,全家人萬事如意,心想事成,身體健康。祭拜完以後,爺爺再把蠟燭插在兩旁,把兩張黃紙用石頭壓在墓碑之上。再把豬肉和饅頭拿走,進行下一個墓碑的祭拜工作。有的墓由於年代太久遠,上面長滿了花草,無奈,爺爺只好和叔叔用打火機點燃花草。火助風威,風借火勢。火浪卷著黑煙扶搖直上,下面則是紙錢飛舞。在這種情況下祭拜,別有一番情趣。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寒食野望吟》: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祭拜完後,爺爺他們滅了火,提著籃子下了山。
下山回了老家之後,在家中供奉的祖先遺像前,爺爺把剩餘的紙錢等祭拜用品都燒了。在老家吃了中午飯後,我們就乘車回去了。
清明節祭祖給我留下的是對逝去親人的懷念與憂傷。因此,每年清明節祭祖的情景我還歷歷在目,這些情景深深的烙了我的腦海裡。讓我久久難忘,也無法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