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拍下的旅鼠集體自盡片段,它們為何如此?(生存能力)
2024-03-25 05:44:07 1
真正意義上的人類從事攝影歷史還不算長,我們一直在嘗試著從另一個視角去定格一些有價值的時刻。特別是在能夠採集到動態影像後,就有更多的機會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同時還利於人們對於自然界的長時間觀察與研究。儘管後來有些人承認紀錄片裡關於旅鼠集體自盡事件的片斷都是他們通過特殊拍攝手段遺留下來的,並非真實情景。所有旅鼠都只進模型,跳下不會死,桌下保護措施足夠。但是這一切也足以向人們證明,旅鼠存在特殊的效應,會不自覺地走上自盡的道路。
作為北極圈食物鏈底端的物種之一,旅鼠是很多動物捕食目標,比如北極狐、老鷹等,就連以魚蝦為主要食物的海鷗,也會偶爾捕食它們維持生存所需。所以,為確保整個種群平穩地生存下去,它們會選擇演化出更強的繁衍能力。
科學家分析說,也許是為確保種族的連續性,旅鼠有意識地控制了種群數量,而且更多的時候,旅鼠處於「害怕」狀態。
據了解,在北極地區存活很久,維持其熱量是很重要的,旅鼠捕食能力已逐漸退化並代之以較強的消化能力。它們早已適應青苔為食的生活方式,能吃掉相當於體重兩倍的東西,平均一年能吃掉數十公斤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