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慈禧可以掌權這麼久 地位特殊步步壯大(掌權47年之久)
2024-03-09 20:35:17 1
說起慈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晚清的統治者,掌握著實權,是同治帝的生母,垂簾聽政多年,掌握實權四十多年,關於慈禧的評價也非常多,雖然她奪權的手段很殘忍,但是不得不否認其政治手腕幹練,作為一個女人,那為什麼慈禧可以掌權四十幾年呢?為什麼慈禧太后那麼厲害?今天就和小編一起探討一下吧。
為什麼慈禧可以掌權這麼久
首先清晚期皇嗣凋零,缺少皇位的繼承人,另外慈禧本身容顏出眾,又善於玩弄權術,也有一定的治國才能。再加上鹹豐皇帝去世以後,慈禧特殊的政治身份與地位,造就了那時清朝內部實行的是太后垂簾和大臣輔政的制度。慈禧跟輔政大臣貌似權力相當,其實慈禧更有優勢,更容易「挾天子以令諸侯」。
慈禧前半生最大的政治資本是給鹹豐生了唯一的兒子即同治,這是她飛黃騰達的根本原因,也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誰也比不過。
慈禧什麼時候開始掌權的
慈禧太后自鹹豐十一年(1861年)掌權,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去世。
1861年清鹹豐帝駕崩後,慈禧與孝貞顯皇后兩宮並尊,稱聖母皇太后,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權力欲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於是聯合慈安太后(即孝貞)、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歲,官方說法為腦溢血,民間野史認為是慈禧所害,後慈禧一人垂簾聽政,開始獨攬大權。
執政初期,她在議政王奕欣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了列強的貪慾,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被稱為「同治中興」。
為什麼沒人能推翻慈禧
當時中國人的思想和制度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在明朝的時候,皇權制度也是發展到了最高峰,可以說誰也沒有辦法分割皇帝的權力,慈禧太后在位的時候皇上還很小,所以慈禧太后也是充分的發揮了他的權利。
那個時候慈禧太后的威力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慈禧可以掌權這麼久的原因之一,也有很多的大臣想要推翻慈禧太后,但是後來都已經被慈禧太后阻止了,也是因為他們並沒有很大的權力。
慈禧對於內廷與外廷之間的平衡,還是把控得非常好的。慈禧執政時期,軍機處的領班一定是滿族人。不論是執政早期的恭親王奕忻,還是後期的載漪、奕洭、寶鋆、文慶等等,無一例外都被慈禧賦予了關鍵權力,可以有效對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形成有效的制衡。
慈禧帶來了哪些影響
慈禧主政的過程布滿艱難與兇險,也富有戲劇性,在與八大臣的鬥爭中險被殺頭。但她是一個機智、果敢而對權力鬥爭有天才般悟性的女人。
她的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改革手段其實也非常高明,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在男權統治的封建時代,慈禧將大清國的文臣武官們治理的服服貼貼。但是在她死後的三年內,統治大漢民族二百六十餘年的大清國在一場充滿戲劇性的辛亥革命中,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慈禧作為最高權力責任者,拒絕取消維持了300人之短見議和與接受恥辱,這在體現其政治之幹練的同時,也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