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立春作文300字
2024-03-01 09:12:15 1
第一篇
不知什麼時候起,年例已成了粵西村落的獨特習俗。屆時村村鳴鑼醒獅,親戚匯聚,鄉俗繽紛,喜慶歡鬧。
我出生在農村裡,正月十五是我家鄉的年例期。這是大人們裝滿祈願的日子,更是人們小孩子盼望的快樂時光。
旭日東升,初春的早晨還散著寒氣,「迎神」隊伍就由祠堂出來了,一路歡鬧。列隊而回,旗幡開路,「文武」跟前。遊神隊伍中有人撐陽傘「護神」,有人撐大旗扛關刀,鑼聲哐哐,村民紛至沓來。眾神被抬到村口,守候的婦女們手中燃旺了香燭,相率奔香案爭插頭柱香。大家都盼望著,求神保佑,期待百花爭妍、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更盛大的是「擺醮」和「祭神」。村前的荒地上聚集了幾百人,一派喜慶、吉祥的氣氛。花燈輕曳,紅聯飄香,燭煙嫋嫋,祭品豐盛。面對著神像的地上鋪放著長長的涼蓆,鎖吶吹響了,鑼鼓敲響了,穿著陰陽八卦袍的道公,用特別的語調,叨念著冗長的祭文。仔細辨聽,無非是邀請眾神光臨,以保佑六畜興旺、谷糧滿倉、益了旺孫、團結和睦之類的內容。村民朝拜,更是講究禮節,三拜九叩,動作規範,在虔誠地祈願飽暖富餘、世道清平。鑼聲再起,鞭炮氤氳,香油更旺,年例親意春情滿鄉間。
到了晚上,鄉戲招覽主人及親朋,木偶戲成了老人們的佳餚,而露天電影甚至輕音樂會則是年輕人的冰琪淋,我們這些小孩子最喜歡暗探後幕,洞察戲裡春秋了。真是臺前熱鬧,臺後匆忙哪!
鄉俗,是一首大眾生活的抒情詩,老家的村落在每年春意盎然的時分,年例便抒寫著對生活的熱愛。
第二篇
風吹了,雲淡了,柳芽也已爆青了,大雁已陸陸續續地回到了北方,應是欣喜。可為何洋溢著一種悲傷?是想家嗎?
我的心此時也不甚喜悅,時值立春,我的心卻時值寒冬,仿佛有萬千無法擺脫的愁苦,窗外,楊柳青青,他們早已經過嚴冬的肅殺,立春的時候,他們可曾欣賞喜悅?他們整日吸食雲雨天露。奮力的向上生長、可最終不是終究逃不過秋至葉枯的悲嗎?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如此勤勞,如此奮鬥?
就在這時,一縷清風拂過送來楊柳枝葉純正的芳香,心神一陣清醒,我忽然想到,這楊柳的不懈輪迴,不就是為了這天地氤氳的清香嗎?
經歷了一冬的寒冷,也許它們的心早就在期盼那溫暖的立春,明知會有枯葉滿天。明知會有雪凍寒枝。但畢竟只是個開始,也是個結束。立春過後,它們的清香終能溢滿天地,綿綿長存。
不知何時,心中竟覺暖意融融,心中瞭然,過程為主,立春過後,花兒終會開放,自己種下的辛苦之種終會生根發芽,他日何愁不能香遠益清,清濯天地?
立春,既是一個轉折,又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標誌。是的,既是轉折,為何不讓這個過程充實到無所遺憾?
第三篇
知道我的家鄉的立春有什麼不一樣的習俗嗎?
民諺:新春大似年。蒼南縣的立春人們都可重視了,那熱鬧的氣氛可不亞於過年哦。立春時辰,祖輩會在家裡的地上堆放樟樹的樹枝並點燃,待火未燃盡時讓孩子們從火堆上跳過去,據說能讓孩子平安長大。這跳火堆別提多有趣了,一開始一堆的孩子你推他、他讓你的誰都不敢跳第一個;終於在家長的鼓勵下第一個孩子哆哆嗦嗦地跳過之後引起的歡呼聲帶動了大家的熱情和勇氣,一下子都爭先恐後起來。邊跳火堆老人們嘴巴裡還念叨「舊春去、新春來,保佑今年發大財」以求吉利。
接著就是家家戶戶燃放鞭炮,那震耳的鞭炮聲此起彼伏。這些都被稱為「接春」。
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春茶」。用赤豆、紅棗、柑橘、桂花、紅糖一起放在鍋裡煮。聽祖輩講以前要先祭祀六神祖先,然後家人再一起喝。喝了春茶可以明目益智。
我的家鄉立春的習俗還真不少吧,現在大家知道了吧。
立春是新一年的開始,帶著春的微笑、春的希望,一起走進更加美好的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