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辛亥革命國旗下講話
2024-03-30 20:27:05
老師、同學們:
我們永遠難忘,一百年前的今天,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隨著湖北武昌城頭的一聲槍響,宣告了清王朝反動統治的覆滅。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由此開始,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由此開端。
歷史像一面古鏡,往事歷歷在目。參加辛亥首義的湖北革命黨人和全國的革命志士一樣,是一群以近代知識分子和革命軍人為主導的愛國進步群體,為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挽救中國的危亡,奔走呼號,多次舉行起義,血灑中華大地。這種革命精神和愛國力量如洪流一般,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影響著代代的華夏兒女,尤其是覺醒的中國青年一代。
撫昔思今,物質生活不斷提高,可我們青年一代的精神生活似乎並不豐富。看看我們的文明習慣、想想我們的學習態度,反思我們的道德課缺失,情況並不樂觀。我們青年一代,如果仍然沉溺於網絡的虛擬世界、荒廢學業、丟掉了道德的良知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安然的享受著父母創下的並不豐厚的財富時候,許多西方國家正翹首期盼著中國的頹廢。
「辛亥革命」體現出的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精神,給了缺乏理想信念的我們青年一代,一碗心靈雞湯,彌足珍貴。
「辛亥革命」,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性事件,更是一種熾熱的愛國精神。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愛國不是空洞的掛在口頭上的,而是應該體現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從細節做起,從自我做起。愛國不僅僅是莊嚴地參加升國旗儀式,不僅僅是坐在電視機旁為中國隊助威喝彩,更不僅僅是在紀念日到來時出一期黑板報或寫一個標語。作為學生,首先要把班集體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熱愛我們的學校,以自己班級為榮,以我們的學校為榮。從愛護我們身邊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做起。在這個和平的年代,祖國為了我們青年一代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免費的教科書、補貼生活費,寬敞明亮的教室,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等等。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應該感到無比幸福。可惜仍然有同學不珍惜這樣的學習環境。那潔白牆上留下的一個個球印,那課桌上的累累傷痕,那花壇裡走出的一條條便捷小徑,還有的同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令人心痛。一個人沒有了集體的榮譽感,沒有了寬闊的胸襟,愛國必定無從談起。
作為學生,新一代的接班人,繼承和發揚「首義」精神,要不甘落後,樹立「遠大」理想。所謂「遠」就是不光考慮到眼前的事,而是你這一輩子想幹什麼事業?所謂「大」就是不只是想自己的前途,想自己的小家,還要想祖國的未來。個人的理想追求只有同國家、民族、人民的追求和奮鬥目標統一起來,才是最有價值的。一切有志青年都應有更高的追求,都應為祖國、為人民多作奉獻。奉獻的過程既是造福社會的過程,也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我們要向周總理一樣,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理想。
我們的祖國從倍受欺辱的,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掙扎出來,短短的六十多年的建設,還並不富強。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祖國在近代被八國聯軍侵略的歷史,火燒圓明園,掠去了我國的無數珍寶,賠款的真金白銀不計其數;20世界三四十年代,日本軍國主義在南京殺害我30多萬中國同胞,在東北使用細菌、毒氣殘殺中國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也清醒的看到了,在日本大地震後,核洩漏事故對世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特別對於亞洲鄰國,影響更大,但日本卻首先向西方國家通報汙染狀況,絲毫不顧及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人民的感受;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在中國附近公海與多個國家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更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它是在告訴我們: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號的強國。近年來,中國雖然在不斷發展,上可天宮探月,下可深海尋寶,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高鐵事故遭日本譏諷,電腦軟體受美國控制。同學們唯有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才能為將來建設更加繁榮昌盛的祖國打下基礎。只有富強了,才能不讓歷史的悲劇在中華民族的未來重演。
我們中小學生朝氣蓬勃,是時代最強的脈博,祖國的藍圖需要我們添彩。我們應當熱愛祖國,保持清醒頭腦,努力學習,用知識的力量實現祖國的富強,捍衛民族的尊嚴,這才是對一百年前那場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的最好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