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四核Cortex-A15智慧型手機時代全面降臨

2024-02-28 12:38:15

    今年的新手機趨勢無異是全面向四核靠攏,不過同樣是四核,在實際的性能上其實是千差萬別。例如針對入門級主流市場的四核手機普遍採用的都是 Cortex-A7 以及 Cortex-A9 級別 的 CPU 內核,這類內核性能、成本以及發熱都會較低,因此在入門市場上大行其道。

    而在高端智慧型手機中則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除了去年就已經嶄露頭角的高通 Krait 系列架構四核外,ARM 正統的 Cortex-A15 也開始走上了四核手機的舞臺,例如三星的 Exynos 5 Octa、NVIDIA 的 Tegra 4。

    Cortex-A15 是 ARM Cortex-A 家族中目前最強勁的 CPU 內核架構,發布時間為 2010 年,德州儀器是最早(2011 年)投產基於該架構處理器(型號為 OMAP 5)的授權廠商。

    和 ARM 的 Cortex-A7、Cortex-A9 等微架構相比,Cortex-A15 有很大的不同。

    A15 和 A9 同樣具備亂序執行,但是 Cortex-A15 具備(兩倍)的指令發射埠和執行資源,指令解碼能力也要高出 50%,動態分支預測能力更強(採用了多層級分支表緩存),指令拾取帶寬更強(128 bit vs 64 bit),這些都能讓 A15 的流水線執行具備更高的效率。除此以外,A15 採用了 VFPv4 浮點單元設計,能執行 FMA 指令以及硬體除法指令,相較而言 A9 的峰值向量浮點性能基本上只有 A15 的一半。

    不過在現實中,A15 的對手應該是高通自行設計的 ARMv7A 兼容處理器架構 Krait。高通對 Krait 的架構細節透露並不是很多,大致上就是 3 個指令解碼埠(和 A15 一樣)、7 個指令發射埠(A15 是 8 個)、4 個發射埠(A15 是 8 個),具備 4KiB + 4KiB 的單周期時延 L0 Cache 設計。

    如果採用老掉牙的 Dhrystone DMIPS/MHz 作為性能衡量指標,Krait 是 3.3,A9 是 2.5,而 A15 這是 3.5,從紙面上看 Krait 的確非常適合作為 A15 的對手。

    不過 Dhrystone 的缺點是顯而易見,它是完全可以塞進 CPU 的 L1 cache 裡執行,這就意味著無法以此對 L2 cache(A15 是一體化設計,Krait 是分離式設計,一體化設計可以減少內存交換導致的大量時延)、亂序執行的硬體效率/複雜性、內存子系統單元(A15 的內存單元可以實現在一定條件下預執行一條加載指令,而 Krait 能否具備這樣的能力尚不清楚)等諸多體系架構區別對實際性能的影響作出有價值評估。

    當然,ARM 採用的 DMIPS 指標實際上並非 28 年前的那個 Dhrystone,而是來自 EEBMC Coremark(其實 Coremark 就是前者的改善版本,主要是為了減少預優化、對測試有比較嚴格的規則),但是 CoreMark 同樣可以塞進現今大多數處理器的 L1 cache 裡,Dhrystone 不能反映現今行動裝置真實應用的問題在這裡依然存在。

    由於應用環境日趨複雜,要正確評估一個行動裝置處理器的性能變得越來越複雜,因為現在的行動裝置跑的網頁瀏覽、三維遊戲、音視頻、人工智慧等都不可能可以完全塞進 L1 Cache 裡,因為這些應用牽涉到大量的數據處理。

    這時候,人們在臺式機性能評估上學到的經驗和測試辦法就可以在行動裝置上採用了。對 CPU 測試來說,最合理的測試方式是採用多種計算規模的真實應用原始碼以本機代碼進行編譯再進行測試,在這樣的情況下行動裝置的計算單元、內存單元都得以充分考驗,測試結果最具參考價值。

    能夠獲得業界(計算機工業、學術科研)官方認可的 CPU 測試當屬 SPEC.org 的 SPEC  CPU,它就是採用原始碼方式,讓測試人員可以編譯為本機代碼來測試,許多處理器在研發伊始就採用 SPEC CPU 作為最重要的性能評估指標。

    SPEC CPU 的最新版本為 CPU2006,但是 CPU2006 針對的是當前的臺式機、工作站、伺服器處理器應用環境,內存容量(CPU2006 支持多線程測試,因此要求的內存容量相當高,8 線程處理器用 16 GiB 內存也是有點勉強)和自身存儲空間(未編譯時就要數 GiB 空間,編譯後就要佔用 1x GiB 了)要求都較高,因此採用 CPU2006 對目前的行動裝置來說是不太現實的。

    SPEC CPU 是每隔幾年就更新一次,在 CPU2006 之前的舊版本為 CPU2000,它的 speed 整數性能測試完全可以在 1GB 級別的行動裝置上運行,在以前甚至有一些 CPU2000 的測試被移植到 GPU 上做加速性能測試。

    ARM 陣營極少公布 SPEC CPU 測試結果,這當然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過去的不少時間裡,ARM 針對的設備大都只有幾百兆內存空間,塞進作業系統後,留給程序運行的空間就更少,此外由於省電先決的考量 ARM 處理器的性能其實真的不怎麼樣。

    不過有意思的是,今年 ARM 陣營裡的 NVIDIA 在發布 Tegra 4 的時候公布了 CPU2000INT 的測試結果:在 1.9GHz 頻率設定的 NVIDIA 參考平臺裡,Tegra 4 的 SPEC CPU2000int_base 為 1168。這個測試結果相當於 2003 年第四季度 SPEC.org 上公布的 AMD K8 Sledgehammer 2GHz 測試結果。

    NVIDIA 還進行了在小米二手機(採用高通 Snapdragon S4 Pro 即 APQ8064 1.7GHz)上的 CPU2000 測試,並且根據高通公布的 S800 相對 S600 在 IPC(每周期指令)和頻率上的變化幅度而估算出來的 S800 的 CPU2000 測試結果:

    從圖表來看,S600 的 CPUINT2000_base 測試結果相當於 Tegra 4 的一半不到,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 Cortex-A15 相對 Krait 系處理器的真實應用差別。

    需要指出的是,雙方的測試平臺本身也是有一些影響的,例如小米二手機在執行這個測試的時候,CPU 頻率是否存在降頻現象,NVIDIA 對此沒有說明。

    一般來說,像 APQ8064 在四核全速運行的時候,會在一段時間內由於過熱而導致頻率從最高的 1.7GHz 開始下降。當然,NVIDIA 在這裡公布的是 speed 模式下的 CPU2000INT 測試結果,這個模式下是單線程的測試,只有一個 CPU 內核會被使用。

    比較遺憾的是高通對這個測試結果尚未提出異議(據說高通對於處理器性能的孰高孰低並不十分看重,他們戲稱是賣基帶送 CPU),而 CPU2000 的配置對一般人來說是相當複雜的事情,所以這個測試暫時沒有第三方使用同樣的平臺測試佐證。

    威盛電子在發布 Nano X2 處理器的時候曾經公布過一份文件,裡面也有採用 CPU2000 對 Nano X2 1.2+GHz 和 Atom D525 進行測試,其中 gcc 編譯器出來的 CPU2000 INT 成績分別為 799 和 582,採用 Intel 編譯器出來的成績分別是 955 和 725。

    NVIDIA 的 Tegra 4 的 CPU 屬於 ARMv7A 指令集,因此編譯器很可能是 armcc 或者 gcc,NVIDIA 新近收購的 PGI 是一家老牌編譯器廠商,也許它能提供內部測試版給 NVIDIA,只是 PGI 過往從未發布過 ARM 系編譯器。

    到這裡,大家應該對 Cortex-A15 的架構特點以及和它的一些競爭對手在性能上的區別有大致的了解,不過這樣的旗艦級處理器在智能設備的實際應用情況又如何呢?

同类文章
華為官宣,4月17日發布nova11系列新機

華為官宣,4月17日發布nova11系列新機

  4月10日消息,華為在今日官宣,宣布將在4月17日召開華為 nova11 系列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根據目前了解到的信息,華為在4月17日14:30分召開的華為 nova11 系列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將會發布華為 nova11 系列手機以及華為 Watch 4 系列、華為手環 8 等新品。  目
VIVO NEX雙屏版上手體驗 驚喜十足略有缺陷

VIVO NEX雙屏版上手體驗 驚喜十足略有缺陷

    vivo自發布NEX手機之後,就給我一種敢於嘗試,敢於創作的品牌形象。大膽的將前置相機藏在屏幕下的機械結構中,這樣的做法成就了零界全面屏的誕生。剛在NEX發布不久的vivo又給我們帶來了驚喜——NEX雙屏版。    這是vivo另一種全面屏的表達方式,去掉前置相機,用後置相機代替自拍,並在手
華為智能體脂秤WiFi版體驗:家庭標配的智能家居

華為智能體脂秤WiFi版體驗:家庭標配的智能家居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大家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和養生,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需要一款能實時了解自己身體的體脂秤。本文體驗的華為智能體脂秤WiFi版,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它可以準確的測量包括體重、脂肪率、心率在內等17項身體數據。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番。 外觀簡約,鋼化玻璃面易打理小編我是一位極其注重乾
vivo Z5x上手體驗 續航給力,後置三攝給你想不到的拍照體驗

vivo Z5x上手體驗 續航給力,後置三攝給你想不到的拍照體驗

  隨著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快速發展,千元機厚積薄發,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在現有資金的支持下,小編買了自己喜歡的一款性價比千元機:vivo Z5x,接下來是我使用過後的一些切身的體會!  舒適的手感  當你拿到一款新手機,你的第一直觀的反應會考慮到它的握持手感如何。要知道,vivo Z5x搭載了500

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還能這樣玩 滿滿的童年回憶

  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加入了非常有意思的紅外測溫功能,通過紅外測溫功能可以直接測量物體溫度,只要你攜帶著手機就能隨時進行測溫。榮耀Play4 Pro紅外測溫版+榮耀智慧屏X1的組合讓我們想到了小時候看電視的場景,這兩者組合有什麼新玩法?趕緊戳視頻看看。
vivo S6視頻太給力 超級防抖助你「身臨其境」

vivo S6視頻太給力 超級防抖助你「身臨其境」

  隨著抖音、vlog的崛起以及5G時代的來臨,視頻拍攝將成為年輕人的下一個主要社交工具。特別是對那些喜愛旅遊的人來說,更是如此。vivo S6在今年的推出,讓更多年輕人看到了路途中用手機視頻拍攝的便捷性和高質量,現在已經成為了有口皆碑的代表產品之一。  4月中旬,備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vivo S6
OPPO Ace2遊戲體驗:高刷新率屏幕會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

OPPO Ace2遊戲體驗:高刷新率屏幕會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

  OPPO Ace2是Ace系列獨立後的首款產品,作為一款有著強悍遊戲性能的手機,它會帶來怎樣的體驗呢?今天,我們就對OPPO Ace2進行上手操作,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優異的硬體配置 帶來更澎湃性能表現  作為一款遊戲性能強悍的高性能手機,OPPO Ace2採用了目前最為旗艦的硬體配置。手機搭
「超大杯」的性能玩遊戲如何?榮耀30 Pro+實測

「超大杯」的性能玩遊戲如何?榮耀30 Pro+實測

  喜歡玩手遊的用戶或許都知道,一款遊戲體驗出色的遊戲,不光要有強悍的配置,還需要在軟體方面進行更針對性的優化,軟硬結合才能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作為榮耀剛剛推出的旗艦級手機,榮耀30 Pro+在遊戲方面又有怎樣的表現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榮耀30 Pro+的遊戲體驗如何。  在配置方面,為了讓遊戲畫
榮耀30 Pro+體驗:拍照強大的全能旗艦

榮耀30 Pro+體驗:拍照強大的全能旗艦

  今天,榮耀30 Pro+正式開售,大家都買到了嗎?作為榮耀全新推出的5G旗艦機型,榮耀30 Pro+不但擁有精緻時尚的外觀設計,在性能方面也表現出色,榮耀特別針對手機的拍照進行了全面的升級,從硬體到算法都達到了目前行業領先的水平。  根據DXOMARK的測試,榮耀30 Pro+的拍照最終得分為1
拍的更遠看的更清晰 榮耀30 Pro+長焦體驗

拍的更遠看的更清晰 榮耀30 Pro+長焦體驗

  拍照已經成為手機最為重要的功能之一,不少用戶在選購手機的時候都會率先考慮手機的拍照性能,因此在今年發布的手機當中,我們明顯可以感覺到關於各大廠商在拍照上紛紛發力,手機的拍照能力有了很大的升級。  其中,榮耀30 Pro+是表現最為搶眼的手機之一,這款手機在DXOMARK上的得分為125分,目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