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滅亡趙國最悲壯嗎:趙國誓死抵抗(死傷慘重)
2024-01-17 18:09:17 1
六國滅亡的過程中,的確是趙國最為悲壯。在一切幾乎都已成定局的戰國末期,趙國仍與秦國戰亂不斷。趙國不肯輕易妥協,並且死死抵抗秦國的入侵。趙國在戰國時期曾經經歷過不少的改革,因此,在國力上還算比較強盛。當時的秦王明白,趙國是秦國統一六國的路上最為堅韌的一塊絆腳石,因此便派兵大肆攻打趙國,趙國將領的犧牲情況也最為慘烈。
一、趙國戰敗十分可惜
趙國在戰國時期的七大王國中的實力並不算弱,但是無法與秦國當時的實力相匹敵。另一方面,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趙國犧牲最悲壯的原因也在於趙國本身的實力並不差,但是十分可惜的是,由於當時趙國的國王不懂得重用賢臣,以至於在對抗秦國時不能做出很好的反擊。
而秦王恰恰懂得統一天下一定要將趙國攻下,如果不及時把握時機,那麼之後再攻打必經十分困難 因此,秦王便持之以恆的向趙國派去許多士兵,與趙國作戰。而秦王也明白攻打趙國一定要狠,因此便叮囑士兵竭盡全力。趙國雖然也拼盡全力進行了反抗,但是仍然無法與趙國的實力相抗衡。
趙國的將士們雖然想著保家衛國,從而奮起反擊,但是卻敵不過敵軍的鐵騎。兩個國家在雙方軍隊的數量以及素質上就相差甚遠,再加上秦朝的士兵們都十分狠厲,因此,趙國的將領在滅國之戰中傷亡慘重,並且當時的戰況十分慘烈。由此,趙國被滅國的景象才被人們形容為是所有被秦國打敗的國家中最為悲壯的。
二、趙國統治者並不賢良
趙國即使沒有打敗秦國的實力,但是與秦國僵持的實力還是有的。可惜當時趙國的統治者不懂得繼續壯大國家的軍事實力,也不懂得重用當時既有謀略又有戰力的兩大將領,導致戰國四大戰神之一的李牧被處死,司馬尚也被殺。因此才使得趙國早早便被消滅了,十分可惜。若是趙國的統治者能夠聽信賢臣的建議,早早尋得與其他國家的聯合,也不會使得趙國落得如此悲壯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