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閱讀器定價破千元 成本到底幾何?
2024-11-19 00:11:10
泡泡網資訊頻道8月24日 從盛大推出內測價998元的電子書開始,低於千元的價格就挑動著業界敏感的神經。那些市面上主流的電子書產品動輒兩千元左右的價格,其中的成本到底有多少?
採用E-ink的電子書產品
算算電子閱讀器的成本
「從目前市場行情來看,E-ink顯示屏的價格大概為45美元,包括中央處理器、內存在內的其他零部件成本大概55美元。電子書產品的純硬體價格一般在100美金左右。」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介紹說。
據了解,電子書最重要的部件是E-ink屏幕,目前90%以上的產能來自臺灣元太。由於市場被元太壟斷,國內廠商沒有太多話語權,拿貨價格方面差別不大。市面上主流的屏幕為8或16灰階,大小為5至6寸。灰階越高尺寸越大,則價格越貴。
除了硬體成本,電子書的成本還包括各廠商自己的研發投入,即後臺軟體系統和閱讀平臺等。這也是電子書成本和定價差異的原因之一。由於廠商的定位不同,其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不盡相同。
國內很多電子書廠家基本都是採購組裝,不進行顯示屏、核心晶片組、通信晶片組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因此,國產廠商的硬體成本基本相差不大。而平均自主研發費用大概佔成本的10%。
目前,國內電子書終端定價大部分在兩千元以上,部分甚至達到三千元以上。相比100美金的硬體成本,和並不高的研發投入,電子書廠商的利潤空間較大。根據易觀國際此前統計,電子書廠商的毛利空間再40%左右。目前是電子書市場初期,仍處於硬體盈利階段。
不過,電子書產品的定價並不完全取決於硬體成本,高端產品的附加價值比較高,包括更多的內容預裝、權限等。易觀國際分析師表示,雖然在電子書市場發展的初期終端利潤頗高,但這並不意味著硬體廠商能獨享全部利潤。「初期為了推廣還要把渠道商餵飽。」
而在第一批進入的廠商依託硬體賺取一定利潤後,電子書的利潤空間開始被擠壓。
電子閱讀器降價是趨勢
業界人士認為,電子書降價是必然趨勢,今年下半年推出的新電子書產品將集中定價在千元左右。原因一,是海外廠商的威脅。電子書鼻祖亞馬遜Kindle售價已經一降再降,Kindle 3定價僅為139美元,折合人民幣不足千元;平板電腦iPad也即將在國內發售,電子書持續高價,將把用戶推向更具吸引力的iPad。
原因二,是硬體成本的下降。E-ink屏幕成品率上升,產能不斷提高,使得其成本持續下降。目前,盛大Bambook內測價格,和紐曼推出的電子書產品價格均低於千元。
然而,一千元的價格與用戶期望值仍有一段距離。易觀國際數據顯示,有82.2%的用戶對於電子閱讀器的期望價位為500元以下。
業界人士分析稱,因為屏幕本身就供不應求,另外對生產環境的要求很高。明年年底之前這一價格還比較難實現。
近期,臺灣元太發布了電子閱讀器公模和系統,加速了山寨產品的興起。未來隨著屏幕供給的增多,山寨電子閱讀器順利投產後將會進一步拉低終端市場價位。易觀國際分析認為,2010年,中國電子閱讀器的銷量有望達到350萬臺,相比於2009年40餘萬臺左右的銷量,增幅達775%。
增長的前提在於電子閱讀器價位的持續走低,可一旦價格戰打響,廠商單純依靠終端盈利的模式將面臨終結。
其實電子閱讀器Kindle之所以能夠成功,與西方對於書籍的深度閱讀需求有關。而國內盜版問題和用戶閱讀習慣,還有手機等可替代終端的發展均對國內電子閱讀器市場構成影響。
部分硬體廠商將低價電子閱讀器視為「攪局者」。不過,業界人士指出,從長遠發展看,硬體盈利模式終將被內容盈利模式所取代,亞馬遜就是很好的典範。
目前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漢王,已經開始嘗試內容付費,漢王書城有9萬餘冊圖書,由200多家出版社等內容提供商自行定價,漢王獲得收入的20%設備服務費。電子閱讀器廠商的盈利思路開始向內容服務轉移。■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