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報恩塔的作文

2024-11-02 03:26:10

  瀘州報恩塔,塔高33.2米,呈八方形,每邊長4.1米。小編整理了關於報恩塔的作文,僅供大家參考。

  報恩塔的作文1

  有一條河縱貫巴山,由渝入秦連接兩省,這就是漢江最重要的支流之一——任河。這條河作為航運水道,曾承擔過全國其它地區溝通西南的重要作用。正因為如此,在任河沿線,至今仍存留著很多那段歲月的痕跡。在紫陽縣瓦房店的任河岸邊,有一座「報恩塔」,就是這些痕跡中的一個。

  報恩塔原建於清代鹹豐年間,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太平天囯」時期,長江水運受到阻塞,進入西南的主要商道因此改走漢江任河。對於走南闖北的商家而言,這條路是繞了些,但卻給坐落在漢江之濱,地處偏中的紫陽帶來了短暫地經濟繁榮。商船穿梭的喧鬧打破了漁舟唱晚的寧靜,同時也洗去了這裡的悽清與蕭條。商貿的繁榮讓這裡的人民變得富足,在這個從來只用石板蓋房的窮困地方,甚至新興出一座聳立著青瓦白牆的集鎮。

  一個春天的早晨,一個江浙客商僱來大船離開瓦房店,乘著和煦的春風順流而下。這一次他帶來的絲綢、瓷器賣了好價,現在他正揣著鼓鼓的錢袋,準備回家去治點家產,再採辦些新貨。也許是留戀任河兩岸的春色,也許是要回望一下這方帶給他財富的山水,也許只是想方便方便,這位商人停船靠岸,在任河岸上盤桓了一會。這個時候,一隻山裡的野狗出現在他眼前,商人的心情不錯,將帶的乾糧扔了些餵狗。可沒想到,當商人要走時,這隻野狗竟對著商人狂叫不止,還咬著他的長衫不放。商人罵了一聲貪嘴的畜生,接著把狗一腳踢開,揚長而去。

  商人重新啟錨開船,順風順水不知道走了多遠。幾天以後,船行到了一個大些的碼頭,商人打算上岸活動一下筋骨,可臨下船前一摸懷中,商人臉色大變,明明放在懷裡的錢袋不見了蹤影。於是,全身上下艙裡艙外找個遍,始終一無所獲。商人仔細回想,只在離開瓦房店不久下過一次船,急忙吩咐船往回開,又過了好幾天趕回原地。商人下船找了所有自己路過停過的地方,可是除了一隻趴在地上的死狗,什麼也沒有找到。商人頹廢的坐在地上,萬念俱灰之時突然發現,死狗的屍體下露出一截布帶,竟然是自己綁錢袋的布繩。商人大喜過望,急忙翻開狗的屍體,赫然發現自己的錢袋就壓在那裡。

  商人再看看狗的屍體,正是幾天前咬住自己不放的那條。回想起來,商人明白了一切。定是自己給狗扔乾糧的時候掉下了錢袋,而後來狗之所以衝自己狂叫又咬住不放,就是想告訴自己錢袋丟了。而看狗的死狀,分明是商人走後,這隻狗就一隻趴在錢袋上從未動過。商人沒有想到,這隻野狗僅僅因為吃了自己幾塊乾糧,就為自己看守錢袋到活活餓死。想明白原因,商人對著這隻義犬的屍體放聲大哭。

  商人回船把這件事告訴了其他人,眾人都大為感動,都跟隨商人一起回到了狗的屍體旁邊,大家找來工具,一起把狗安葬起來。為了感念這隻狗的忠義,也為了把這個故事永遠的記述下來,商人拿出了一筆不小的錢,在狗的墳上修建了一座磚塔,並起名叫做「報恩塔」。

  幾百年過去了,報恩塔依然聳立,那個故事也仍在流傳。當我們再次講起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發現,報恩塔所見證的不僅是一個義犬的傳說,還有任河兩岸那一段驟然興趣,悄然落幕的航運傳奇。

  八十年代初,因為下遊修建水庫,人們給報恩塔搬過一次家。報恩塔的位置變遷了,任河航運也不再繁忙。隨著久已不聞的船工號子,舊的歷史慢慢淡去,而新的歷史正在以新的方式書寫。報恩塔搬遷後的位置在公路旁邊,而它對面遙望的是襄渝鐵路。現在,襄渝鐵路的複線和一條貫通西南的高速公路,都在報恩塔附近修建,勤勞的人民正在報恩塔下,演繹出一段更美更新的傳說。

  報恩塔的作文2

  上個星期,我和爸爸媽媽乘飛機來到蘇州。蘇州老城區至今仍保留著古色古香的原貌,房屋矮矮,馬路窄窄,粉牆黛瓦,飛簷翹角。

  在我們遊玩的景點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著名的拙政園。拙政園為明朝巡查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時所建。園內主要以水為主,亭臺樓閣都建在水池的周圍,夏日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荷葉田田,花兒展放,蓮蓬朵朵,引來無數蜻蜓點水,與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廊橋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江南風景。聽導遊說,當年拍攝《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一段就是在拙政園裡取景。園內還有許多奇特的說法,比如:移步換景、借景等,更是表現了主人造園時的別具匠心。

  先說移步換景。在園內的長廊處有一面牆,牆上每隔一米左右就會有一面窗戶,且每個窗戶上的花紋各不相同,這樣每走幾步,就能透過窗戶看到廊外不同的風景。

  再說說借景。據說當年,王獻臣很喜歡吳王孫權為報答母親而建造的抱恩塔,想複製過來,但沒有成功,後來總設計文徵明就想法把報恩塔「借」到拙政園。原來報恩塔共有九層樓高,是蘇州老城區內最高的建築。走在園內抬頭望去,剛好可以看見報恩塔,感覺好像塔就建在拙政園內,其實它們離得很遠,這樣又顯示出拙政園仿佛很大,真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

  拙政園的景色悅人,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去參觀。

  報恩塔的作文3

  瀘州報恩塔,塔高33.2米,呈八方形,每邊長4.1米,七層、雙簷,座西向東而立,造型古樸優美,結構協調自然,塔外簷下磚砌鬥拱,飾有瑞獸、琴書等塗雕,塔內共有九十龕二百五十六尊石刻造像,分別為佛教、民間中的傳說故事,雕塑精密細賦,頗其南宋秀麗工致風格,外面全部呈白色,故此又名為「瀘州白塔」。

  此「報恩塔」始建於南宋。相傳,當時的瀘州安撫使馮楫在自己的壽宴之日,有幸識得了流散多年的瞎母,馮楫當即焚香禱告,跪舔母目,終始母眼重明,馮楫遂建此塔以感恩。千百年來「報恩塔」的故事在瀘州流傳極廣,並深情讚美了知恩、感恩、報恩這一中華民族之傳統美德,也深深影響了瀘州人的道德情操。

[報恩塔的作文]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關於環保之旅的作文

關於環保之旅的作文

  我是一隻小鳥,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飛翔。我的家住在綠色的森林裡,那裡綠樹成蔭,我可以每天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我們一家三口在那裡幸福的生活著。  日子就這樣過了好些年,有一天,媽媽突然對我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該是到外面去看看世界的時候了」。聽完媽媽的話雖然心裡有太多的不舍,但最終還是揮淚
我家鄉的環保小調查初中作文400字

我家鄉的環保小調查初中作文400字

  古人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是我可愛的家鄉,她有山有水,水清澈見底,天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十分美麗。它是一個人們喜愛居住的綠色城市,特別是在美麗的春天,鳥語花香,百花齊放,綠樹成yin,生機ang然,是古今中外人們都非常嚮往的地方。  我的家鄉杭州很美麗、很可愛,對於
校園文明從我做起命題作文

校園文明從我做起命題作文

  【篇一:文明校園,從我做起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五年級六班的侯京呈,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文明校園,從我做起》。  每當我走進我們霸州市第二小學的校園時,就能感受到它的潔淨和美麗。嶄新而整齊的教學樓矗立在面前,寬大的操場,還有教學樓兩邊剛剛完工的花池
和諧之美作文三篇

和諧之美作文三篇

  導語:春之百花,夏之碧水,秋之金黃,冬之瑞雪,和諧之美。那是上天鍛造的自然之美。以下是小編為大眾分享的和諧之美作文三篇,歡迎借鑑!  【篇一:和諧之美作文】  創建和諧社會,是現代中國想要持續穩定發展的首要目標;所以作為公民的我們,創造和諧,發現和諧之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蔚藍蔚藍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600字左右作文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600字左右作文

  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下面我們來描寫一下孝道吧。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作文範文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想起這首詩,就會想起唐代大詩人孟郊的名詩
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美德少年」這個光榮而又響亮的稱號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要靠平常的一言一行,行言舉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歡迎閱讀。  【篇一:美德少年】  我叫於世芮,9歲,在東三教小學四年級二班讀書。  身為一名學生的我嚴格遵守各項的制度,在學校,我努力學習,懂得遵紀守
丟失誠信的後果作文

丟失誠信的後果作文

  俗話說的好,言必信,行必果,誠信是非常珍貴的品質,有人說,沒有了誠信,就相當於一個人失去了肉體。但是,有一件意外看到的事情,讓我大吃一驚。  一個星星閃爍的夜空,媽媽興致勃勃地帶我去逛超市,我邊聽著音樂,一邊看著路兩旁有沒有發生什麼趣事,媽媽曾說過:我和老爸是一個德性,總愛添油加醋,只要
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

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

  奉獻是一種美德,奉獻的人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讓奉獻的養分滋養我們的心靈,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1:生命因奉獻而美麗  在繽紛、美麗的花園中,生長這各色鮮豔美麗嫵媚的花兒。在人們的讚美和欣賞下,花兒似乎更加挺拔、更加鮮豔了。  而在美麗的花兒腳下,一段
話題作文:文明在我心中

話題作文:文明在我心中

  文明是一首歌,一首煥發向上催人奮進的歌,我們的社會沒有了它,就好比一首歌曲失去了旋律;文明是一朵花,一朵燦爛的花,無私地為我們的社會散發著幽幽清香;文明是一棵大樹,默默地為我們的社會遮風擋雨……傳承文明,我們會讓生活中的亮點更為閃閃生輝;學會禮儀,我們正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和諧的社
宜居文明新萊州作文

宜居文明新萊州作文

  一個充滿文明氣息的地方,一個美麗的臨海城市,一個省級工業園區,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1個鎮、6個街道,戶籍人口88萬,全國百強縣排名37,是山東省10強縣之一。這是哪裡?你知道嗎?這便是養育我的地方,我美麗的家鄉——萊州。  萊州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地方。史載,夏代曾經建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