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如何做到嚴以修身
2024-11-15 05:34:10
什麼叫修身,修身釋義為陶冶身心,涵養德性,修持身性。修身的本質是一個長期與自己的惡習和薄弱意志作鬥爭的過程,時時檢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誠心、仁愛、謙卑的情操來祛除掉思想中的雜質。
嚴以修身要修黨性。黨性是領導幹部的靈魂,直接關係到每位黨員幹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加強黨性修養,黨員幹部才能積極主動、滿腔熱情地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提高增強黨性鍛鍊和黨性修養的自覺性。黨員幹部修黨性的過程,也是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過程,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關鍵時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衝得上去,時刻都能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而不是站在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始終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保持共產黨人的良好形象。
嚴以修身要修理想信念。可以說,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人的精神之柱,動力源泉。共產黨人一旦理想信念不堅定,修行不到位,那就會失去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喪失道德底線,走一條不歸路。因此,共產黨人要站穩政治立場,遵守政治紀律,提高政治鑑別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關鍵時刻不迷失方向,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嚴以修身要修道德境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點整治了「四風」問題,但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就是要求黨員幹部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政績觀、權力觀的同時,要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發揚評批和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努力增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增強自身的拒腐防變能力,努力的做一名德才兼備的好幹部。黨員幹部要帶頭多深入基層一線和田間地頭,把群眾當朋友、當家人,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真正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三嚴三實」是黨員幹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其中嚴以修身是起始,是前提,是基礎,離開嚴以修身,其餘五個方面的要求都難以做到。
嚴以修身既是領導幹部立身之本,也是幹事創業搞改革之本。我國古代就有「嚴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典範,至今被人所傳誦。
諸葛亮的修身自律
三國時期,蜀國境內「刑法雖峻而無怨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蜀國相諸葛亮嚴於修身,一身清廉使然。諸葛亮一生「撫百姓,示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深為其所動,之後跟劉備徵戰南北,奇功屢建。劉備死後,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蜀國國事,事無巨細,每必親躬。他5次親率大軍,北伐曹魏,與曹魏短兵相接。他嚴格要求後輩,不以自己位高權重而特殊對待。他親派養子諸葛喬與諸將子弟一起,率兵轉運軍糧於深山險谷之中。為此,他專門給其兄諸葛瑾寫信說,諸葛喬「本當還成都」,但「今諸將子弟皆得轉運」,「宜同榮辱」。馬謖失街亭後,他引咎自責,上疏後主劉禪,「請自貶三等」,從此更兢兢業業、勤勉有加。「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長期的廢寢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積勞成疾,54歲便去逝了。諸葛亮以他的實際行動驗證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諾言。
諸葛亮生前,在給後主的一份奏章中對自己的財產、收入進行了申報:「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長寸以尺。若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諸葛亮去世後,其家中情形確如奏章所言,可謂內無餘帛,外無贏財。
諸葛亮病危時,留下遺囑,要求把他的遺體安葬在漢中定軍山,喪葬力求節儉簡樸,依山造墳,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納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殮時,只穿平時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這就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死後的最高要求,其高風亮節實為可圈可點。
修身,古已有之。儒墨道都講過修身,最出名是儒家《禮記?大學》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過:靜以修身。《論語?子路》中記載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什麼要修身?正所謂「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嚴以修身,只有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最後才能守得住繁華。
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黨員幹部要修身做人,必須加強黨性鍛鍊與自身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只有這樣,嚴以修身才能發揮至實處。
「不要闖紅燈」
新時期領導幹部的優秀代表鄭培民,始終堅持廉潔自律、嚴以修身,保持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鄭培民曾任中共湘潭市委書記、中共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黨委書記、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作為一名省部級領導幹部,鄭培民經常警示自己:「情濃錢淡,永葆清白」;「對待身外之物要鐵石心腸」。所以在各種誘惑和考驗面前他都能始終做到「燈紅酒綠不迷眼,不義之財不伸手」,決不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這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內在要求。
鄭培民作為一位黨的高級領導幹部,不僅在大是大非面前經得住考驗,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諸如調動搬家、兒子升學、女兒出嫁、個人愛好等諸多方面也能固守節操,「不給別人一點送禮的由頭,不讓自己有半點腐敗的念頭」。始終做到防微杜漸、永葆清白。
鄭培民不僅嚴以律己,而且對家人要求也非常嚴格。他雖然身居「高官要職」,而他妻子仍然是新華書店的一個普通營業員。他經常告誡子女:「與其留給你們財富,不如給你們留下創造財富的能力。」他帶領全家一起「拒腐蝕,永不沾」,把別人送「紅包」看成送「錯誤」。
鄭培民生前曾到一個扶貧村視察,苗族群眾穿著節日裡才穿的盛裝,到村口敲鑼打鼓迎接。他批評鄉幹部為什麼要這樣搞。他說:「絕不要麻煩老百姓啊!」他走村串寨,掀鍋蓋看看吃的什麼,撩蚊帳摸摸蓋的什麼,與群眾一點距離都沒有。
1986年,他到中央黨校學習,臨行前在財務室借了5000元差旅費備用金。到黨校報到後,他把餘款存進儲蓄所。學成歸來,他到財務室按規定報銷了有關費用後,又交給財務人員8.72元錢,財務人員不知道這是什麼錢。他解釋說:這是我預借差旅費餘額的活期存款利息,應該交公。
鄭培民留下了幾十個筆記本,分為工作筆記、日記和備忘錄三類。幾十年的工作經歷,思想上的矛盾鬥爭全有記錄,小到一筆稿費的數額、收到的時間以及發放的單位都登記在冊。別人送禮的金額、物品的名稱和退還情況,都在備忘錄中。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透明如水、潔淨如玉的高尚靈魂。
2002年3月,中央抽調他到北京臨時工作一段時間。3月11日,他在考察幹部找人談話時,突然感到胸口特別難受,原來是心肌梗塞又犯了,吃下隨身帶的藥也無濟於事。身邊的同志趕緊送他去醫院。途中,秘書焦急萬分,催司機:快!快!救護車司機拉響警笛,開始闖紅燈。這時,鄭培民艱難地睜開眼睛,一字一字地說:「不要闖紅燈!」聽到這句話,身邊同志眼淚一下就冒了出來。到了救命的時候,他想到的還是不違規啊。
「不要闖紅燈!」這就是鄭培民留給人們最後的話語。
加強學習堅定理想信念
作為黨員領導幹部,要積極加強自身修養,慎獨慎微、勤於自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不斷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離不開學習。黨性修養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要求黨員幹部必須要堅持不懈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特別是要學習領會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思想和行動上自覺按黨性原則辦事。
提高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離不開學習。面對世界範圍內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我們的黨員幹部必須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認真學習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此不斷提高道德境界和高尚情操,帶頭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離不開學習。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是毛澤東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向黨員幹部發出的號召。情趣低俗、玩樂奢靡成風極易銷蝕一個人的理想、信念和進取心,使人變得精神空虛、意志消沉、思想頹廢、行為猥瑣、生活奢靡、道德敗壞。學史可以看成敗、鑑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廣大黨員幹部要通過學習各種文史知識和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提高自身的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高尚的生活情趣。
新時期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應當自覺把嚴以修身作為為官做人的基本遵循,作為為官用權的警示箴言,作為幹事創業的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