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作文:藝術
2024-11-23 06:53:11 2
【第一篇】
萬物皆可成為藝術,感恩也不例外。
每個人,在其人生中,都會遇見值得自己感恩的人和事。感恩養育自己的父母親人,感恩傳道授業的師長,感恩同舟共濟的摯友……但很多人懂得感恩,卻並不一定懂得感恩的藝術——最適合去表達感恩的方式。不恰當的感恩方式,比如過於內斂或過於浮誇地去表達感恩,經常會使雙方都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使大家都不太舒服。這確實不是什麼令人愉快的事清。
現在提倡懂得感恩——尤其是中小學生——並不是什麼壞事。學校有時候還會舉行大型集會活動來給學生們宣傳,並邀請家長參加,當場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長表達感恩來響應主題與氣氛。但是,這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算是感恩的藝術嗎?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表達感恩的方法,並非網絡和雜誌上千篇一律的感人語句和抒情文字可以概括完全的。鄙人認為這種並非感恩的藝術的手法,也許增加的更多是感恩對象與被感恩對象之間那尷尬的氣息,日後不免對於「感恩」也有點不太自在,此法著實不太精妙。
感恩這門藝術,其實更多體現在生活的無數個微小細節中。
有一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工作或者學習過於忙碌,等以後功成名就事業有成時再來報答恩情,可是還沒等到那一天就永遠失去了這個機會。若不想留下這個遺憾,為什麼不早些行動呢?
感恩的藝術,並不需要過多的物質和話語。只用多陪伴他們,以心交心,多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自然即可。給父母日常捶背倒茶幫忙做些家務,不讓他們過多操心;遵守規則尊敬師長見個面時問個好;和同學朋友多多交流互相幫助;將心比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感恩,不是疾風驟雨,而應是涓涓細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生活中處處體現自己的關懷與幫助,應當是感恩這門藝術的真諦。
感恩,是一門藝術。希望在有生之年,大家都能掌握,不留下一絲不快與遺憾。
【第二篇】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為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嘗嘗。」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為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為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