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良知高中作文
2024-11-22 17:34:11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也許在他們的理念中,每個人來到人世間,生命之神就賦予我們良知。小編收集了堅守良知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堅守良知
每一個不曾快樂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現代人都在尋找快樂,尋覓幸福,尋求屬於自己的一片安靜的天地,怎樣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幸福呢?我以為能做到仰不愧天,領會不愧地,中不愧已,坦坦蕩蕩,清清明明,快樂就會如源頭活水一樣,源源不斷,自心裡汩汩而出。
天愧天地人,就是擁有了快樂之枕。
康德說,人世間有兩樣東西讓我敬畏,一是頭頂無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間道德法則,心靈上有所敬畏,頭上放有三尺神明,為人做事就會有所忌憚,不超越做人的底線,不越過欲望的雷池,不踐踏人性的尊嚴。君子勇於慎獨嚴已,才會獲得恆久的大安詳,覓得人生的大安靜,獲得人生的大快樂。
東漢名臣楊震,有人夜半送禮,楊震嚴詞予以拒絕,來人說,這件事沒有任何人知道。楊震厲聲說,天知地知你知我自己右,何曰不知?
楊震,仰不愧天,領會不愧地,中不愧已,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準則,做人的高標,快樂安詳的枕頭。
抵禦誘惑,不趨火熱,守住靈魂,確切礪品格,有堅持,有擔當,有勇氣,以良心為人生之塔,以良心為處世之基,始終堅持人間正氣,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靈的底線,所以在宦官專權吏治混亂的東漢,楊震猶如一脈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擲地有聲,永著史冊,警戒後人。
當年路易十五說,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從某種意義上講,當一個人像路易十五那樣思考的時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為暴民,現在的人也正如此,他會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雜在牛奶中賣出,而不屑一顧一個個大頭嬰兒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彩色饅頭,絕育黃瓜,爆炸西瓜。」頻頻發生,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澤而漁,忘乎所以!良知泯滅,肆意踐踏地正是人性的底線,等待的必將是法律之劍,快樂也自然消遁隱形!
魯迅說,無窮的遠方,無數人們,都和我有關,善待天地,堅守良知,快樂就永遠在。如果每個人躬身自問:怎樣仰不愧天,領會不愧地,中不愧已?或許那就是我們內心真正要尋找的溫柔快樂的人生之枕?
第二篇:堅守良知
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成為非作惡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麼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每個人都要堅守良知。
蘇武牧羊19年,吞氈齧雪、歷盡艱辛,拒絕敵人的威逼利誘,終成千古佳話。人民警察任長霞盡忠職守,最終為了自己心中的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她的名字,將永遠牢牢鐫刻在人們的心中。尾山宏:一位70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是什麼讓他們頂著如此巨大的壓力,也要孤注一擲呢?只因那胸中的一抹良知。因有良知,李白怒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因有良知,于謙吶喊「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因有良知,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隨處凡塵,心境卻高,操而能守,質樸情真。陶淵明身處東晉亂世之秋,官場腐敗,民心不穩,作為讀書人的代表陶淵明,卻能處亂世而操守情,由於看不慣官場腐敗,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棄官歸田,返璞歸真,恪守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氣節,實在是難能可貴。
陶淵明能旁無他物,堅守情操,貴在心態平和,能心遠地自偏。堅守良知,不為富貴所淫,實在是後世學習之楷模。一生貧窮的陶淵明,不願同流合汙,歸隱山田,其精神境界又是何等豁達。目視今日,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超凡脫俗,身居廟堂之高而不思百姓之疾苦,讀萬卷書卻不能為百姓而立言者,又是何其之多!
然而,當今社會,良知缺失,道德敗壞之事亦是屢見不鮮。「範跑跑」在四川大地震中,不顧學生的生命危險「臨陣脫逃」,這種行為不僅有悖於教師的職業道德,更是一種良知的喪失!不良產家見利忘義,製造假貨坑害消費者。最有名的當屬「三鹿奶粉事件」了,只是因為這些假奶粉,造成了多少人間悲劇!。
郭沫若先生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一個社會最傷心的現象無過於正義的淪亡」而現在,難道我們已經瀕臨「淪亡」了嗎?不!我們要找回那缺失了的良知。堅守良知,就是堅守希望,讓心中常存一分熱情,讓素養多留一分寬容,讓記憶煥發一分快樂,讓歲月留駐一些感嘆!
第三篇:堅守良知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也許在他們的理念中,每個人來到人世間,生命之神就賦予我們良知。然而,我們痛心地看到,在複雜與忙碌的當今社會,人類所具有的基本本性------良知,正在悄悄的發生變質,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去年,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令人匪夷所思的新聞:由於豬肉價格不斷上漲,某肉包店以廢紙箱與病死豬肉以6比4的比例混合製成的「黑心肉包」,正面向市場進行瘋狂銷售。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劃在神州大地上的一道深刻的傷痕,24萬逝者,時光不會忘記,生者永遠銘記與祭奠。然而,在大地震30周年紀念之際,有人卻從中找到「商機」,一家公司樹立了一道「地震紀念碑」,明碼實價「正面刻名1000元,背面刻名800元」。我不知道商家是抱著一種怎麼樣的心態來「紀念」這人類的悲劇,也許在他們眼裡只有金錢與利益。
當看到這些新聞,我內心不由得微微顫抖,商家為了得到更多的利潤,竟然到了如此地步,他們的做法完全超出道德的最低標準,甚至已經觸犯了法律的底線。
關於這類的新聞還不止於此,「摻沙米」、「注水豬」、「豆腐渣工程」、「黑心棉」「大頭嬰兒奶粉」等等,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詞彙,心裡只有憤怒,內心只有隱隱作痛,真讓人不禁吶喊:天啊,這世上還有沒有良知?
郭沫若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一個社會最傷心的現象無過於正義的淪亡」。沒錯,具備良知是人類活在世上的的基本條件,良知在一個人的內心中死亡,那麼他活在世上還有什麼意義,只會遭人唾棄;一個社會的崛起,是正義舉起社會的明天,但正義慢慢的衰退直到淪亡,那麼,明天將會是烏雲密布,大雨傾盆。只有我們堅守良知,高舉正義,我們的明天會是風和日麗,陽光燦爛。
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標準,是法律的底線,是行為與理智的捍衛者。一個具有良知的人,他的所作所為不僅不會超出道德和法律的範圍之外,對外對得起天地社會,對內經得起良心的拷問。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良知,那麼他會喪失做人的基本準則,他的人生將會是生為天理所不容,死為人民所唾棄。正如盧梭所說的「良心,你是善與惡的評判者」,因此,我們應該有理由讓這「批判者」深入人心,在我們內心根深蒂固。
當代的青少年,肩負著祖國未來的使命,然而,部分青少年盲目接受新生事物,掌握先進技術卻用於非法之道,網絡黑客、破譯密碼等等,實在不能令人不擔憂,我們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更應該學會堅守良知,讓良知在我們身上根深蒂固,而不是讓良知在我們身上銷聲匿跡。
陽光照在牆上,良知應該刻在心頭。堅守良知,高舉正義。
最後,我想用勞倫斯的話來作為本文的結尾,「每個人都必須按自己心靈的良心來生活,但不是按照任何理想。是良心屈從於信條,或理念,或傳統,甚至是內在衝動,那是我們的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