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重陽節的詩作
2024-10-29 20:42:10
古時文人在重陽節登高抒懷之時,無不飲酒賦詩,這在漢魏時如此,在唐時亦如此。《仙書》曰:「茱萸為闢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陽九之厄。」茱萸驅邪,菊花延壽,這是上古的傳統說法。這種習俗被唐代詩人引用到詩作中便成為表達某種情懷的載體。如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此詩借登高飲菊花酒之題,以樂觀的態度表達了詩人遙想故園的心境。
菊花姿容美麗,品性高潔,又由於它正逢農曆九月開放,故自然地與重陽節結下了不解之緣,賞菊便成為重陽節又一習俗。唐代詩人賞菊,一為賞其品性的高雅,二為借省賞菊以寓志。王健《野菊》(明豔出荒籬,冷香著秋水。憶向由中見,伴蛩古壁裡。)表面上是在讚賞野菊的美麗姿容,實際上是借它能在山間石壁頑強生長的不屈精神,以表達詩人對生活對生命頑強不屈的人生態度。唐詩中以賞菊詠菊為題的作品很多,僅杜甫就有十多首。鄭谷也有不少詠菊詩,現舉其二為隅
日日池邊載酒行,黃昏猶自繞黃英。
重陽過後頻來此,甚覺多情勝無情。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露溼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第一首道出了詩人對菊的流戀之情,第二首則表現了菊與眾不同的脫俗,高潔的品性,假此以抒發詩人與王侯諸貴不同流合汙的決心。
另外,《唐六典》,《食譜》所載重陽節食糕的習俗在唐詩中也有所體現。
九月九日作為重陽節是有其特殊含義的。最初的意義大體如漢末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所說的那樣:「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而到了唐代,由於時局的變動,生活的顛簸流離,許多詩人便借重陽登高飲酒之名以抒懷表情,像杜甫《九日》,王勃《蜀中九日》,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杜牧《折菊》等,無不借重陽之名,或表悲秋,或表鄉愁,或表對前途險惡的傷感,或表內心只能對菊申訴的愁苦。唐代詩人立足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從習俗中汲取營養,豐富和發展了重陽節的涵義,也豐富和發展了唐詩的內容。這一點,實應為今人借鑑。
[作文素材:重陽節的詩作]相關文章:
1.重陽節的作文300字_節日作文
2.重陽節的作文100字_節日作文
3.重陽節的作文1300字_節日作文
4.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_節日作文
5.金色的重陽作文_描寫重陽節1300字
6.孝暖重陽,愛在重陽作文_描寫重陽節2200字
7.有關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三篇_節日作文
8.關於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三篇_節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