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關於良心的作文議論文
2024-10-29 13:16:11
人有良心發現的時候,我們看見他(或她)對人類便充滿了一種博大寬厚的愛意和關切;小編收集了關於良心的作文議論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良心
一位知友曾經對我說,在這個社會上,假如一個人賣了良心,那他肯定活得很快活。我知道這句話雖非出自他的肺腑,但卻讓感到了有點不是滋味。我不知道,一個人在這世上假如沒有良心他會活得怎樣?他果真活得很快活嗎?我真不敢相信。我知道只要是一個有良心的人,在這世上他一定活得很沉重,很累。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其間混雜著的諸多因素也實非我一時所能道明。
究竟什麼叫做良心呢?可能沒有人能說得清楚。良心它既是抽象的、無形的,又是很實在很具體的,它在對待每一件具體事物時便立刻鮮明地顯現出來。我們說,人有人的良心,社會有社會的良心。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都有一個衡量是非的標準。我們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擁有一個上帝,同時也具有一個魔鬼。當上帝佔上風的時候,我們便看到人性中美好、善良和質樸的一面,而當魔鬼呈強時,我們看到的便是邪惡、虛偽和狡詐的一面。人的良心就像一面鏡子,正義和邪惡,善良和兇殘,都可以從這面鏡子中反映出來。可是當我們心靈這座天平失衡的時候,良心這種東西便迅速地泯滅了,人們便會變得是非不分、忠貞莫辨。我們這裡所說的這種良心,其實是一種非常質樸的東西,就像我們每個人心目中公正的上帝。我們有了良心,我們便有了同情、真誠和善良的感情;假如我們沒有了良心,我們發現我們便有了冷漠、殘酷、偽善和姦詐等。一個社會有一個社會的良心,假如一個社會喪失了良心,我們便看不到友愛、同情和善心,我們看到的便是爾虞我詐、冷漠無情甚至是喪盡天良。當一個人有良心發現的時候,我們看見他(或她)對人類便充滿了一種博大寬厚的愛意和關切;
而當一個社會有良心發現的時候,我們便看見人和人之間的互相和睦、友愛、關切和同情,那種愛意和溫暖便像陽光一樣洋溢在人們的心間。特別說明:由於高考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
第二篇:良心
教育家陶行之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成為非作惡愈大.」如果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那麼良知便是道德的根本,每個人都要堅守良知.
蘇武牧羊19年,吞氈齧雪、歷盡艱辛,拒絕敵人的威逼利誘,終成千古佳話.人民警察任長霞盡忠職守,最終為了自己心中的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她的名字,將永遠牢牢鐫刻在人們的心中.尾山宏:一位70歲的日本老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對日本政府侵華戰爭的罪行進行著不懈的追問.在他身上,人們看到了跨越國家和民族的正義力量,這力量啟示著人們,在捍衛正義的道路上,人們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義響在心中的聲音.
是什麼讓他們頂著如此巨大的壓力,也要孤注一擲呢?只因那胸中的一抹良知.因有良知,李白怒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因有良知,于謙吶喊「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因有良知,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隨處凡塵,心境卻高,操而能守,質樸情真.陶淵明身處東晉亂世之秋,官場腐敗,民心不穩,作為讀書人的代表陶淵明,卻能處亂世而操守情,由於看不慣官場腐敗,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棄官歸田,返璞歸真,恪守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骨氣和氣節,實在是難能可貴.
陶淵明能旁無他物,堅守情操,貴在心態平和,能心遠地自偏.堅守良知,不為富貴所淫,實在是後世學習之楷模.一生貧窮的陶淵明,不願同流合汙,歸隱山田,其精神境界又是何等豁達.目視今日,又有多少人能有如此超凡脫俗,身居廟堂之高而不思百姓之疾苦,讀萬卷書卻不能為百姓而立言者,又是何其之多!x09
然而,當今社會,良知缺失,道德敗壞之事亦是屢見不鮮.「範跑跑」在四川大地震中,不顧學生的生命危險「臨陣脫逃」,這種行為不僅有悖於教師的職業道德,更是一種良知的喪失!不良產家見利忘義,製造假貨坑害消費者.最有名的當屬「三鹿奶粉事件」了,只是因為這些假奶粉,造成了多少人間悲劇!.
郭沫若先生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一個社會最傷心的現象無過於正義的淪亡」而現在,難道我們已經瀕臨「淪亡」了嗎?不!我們要找回那缺失了的良知.堅守良知,就是堅守希望,讓心中常存一分熱情,讓素養多留一分寬容,讓記憶煥發一分快樂,讓歲月留駐一些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