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能忘卻?——紀念五四青年節作文(精選篇)
2024-11-14 10:14:10
或許到了我們這一代可以稱之為「垮掉了的一代」,漫無目的地追尋夢想而終不得其果。
然後絕望,漸次頹廢。倘如預言家所說的那樣,我們是新生的一代,但同時也避免不了面臨垮掉的危機。起初覺得青年人應該是自強不息,而今頓然失真,愧於言語。青年人所需要的一股活力好比是河流的源頭,渾濁骯髒雖不是他們的本性,但也不見其清澈見底之貌。
現在的青年人正在彼岸的繁華與此岸的寂寞之間徘徊,最終將何去何從,難以抉擇。在成長那段泥濘的路上行走,我們懂得彼此依賴,經歷過後,有的人看見彩虹,有的人則空想一場。憶想八十多年前的「五四運動」中,青年人是最具激情與活力的主力軍,搶佔革命的第一線。試問「五四」青年節的來歷,恐怕諸君當中無幾人能知曉,現在讀起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時,或是不以為然,認為那純粹是場歷史鬧劇;或是搖頭回應不知情。如今全國上下都在宣傳「五四」運動是場愛國運動,也是應時代之需求,比如藏獨分子發動的「314」暴亂、臺灣公投入聯以及藏獨分子阻擾聖火傳遞等一連續事件的發生,無不必要強調愛國之精神。於是,愛國便首先從青年人抓起。卻不知,當今的青年人還可曾是「五四」中的青年人麼?
暫且不論青年人的個人問題,現在普遍存在著一股虛偽、浮躁之學風。如何正確認識此類問題已成當務之急,我們無需過激的詞語來修飾一切,那些都是華而不實,只能讓人再次陷進虛偽的學風怪圈。
愛國,天天談愛國。何為愛國?縱不知其標準定義,但也絕對不是現在人人所謂的「愛國」。
愛國不是在虛擬的網絡中傳播諸如「不吃外國的肯德基、麥當勞」此類的言論,回想就是你自己一星期去幾次肯德基、麥當勞,雖嫌昂貴也從不吝嗇。比起當初在網絡上的壯志豪言就遜言失色了,問其原因,無人認為這事牽扯到愛國,不甚慚愧。
最近在網絡上散發得人盡皆知的「五一不逛家樂福、沃爾瑪等國外商場購物就是愛國」,同時還想盡一切辦法表現你的「愛國」,竟做起頭像工作來。殊不知,現今騰訊QQ個人頭像很大部分都換成了「愛國心」圖案,紅紅的心,大又大,難道這就真的表明一個人是「愛國」麼?愛國,一旦用以表現就缺少了深刻的內涵,只不過形式罷了。如今卻也成為了一種潮流,一種時尚,如此愛國,聞後聳驚,甚是發笑。
難怪「家樂福」會針對中國人的虛偽而做出「五一」讓利活動頗有諷刺味道,期待上演中國人自己打自己臉的那一幕。可悲焉,可笑乎。此種「愛國」行為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深思,難道現在青年人僅僅只能在表面上形成愛國的幻象?這一代怎麼能不說是被垮掉呢?青年人深思過這種問題的嚴重性麼?
也許「嚴重性」在他們眼中,最關注的只不過是後一個字,如此取捨,絕妙之極。「五四」中的青年人是值得大家所稱讚的,說他們是適應國家建設的新一代,我不能說他們都是愛國的,因為「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是「追求民主與自由」。可如今還有誰能勇敢地站出來:我們要民主,我們要自由!有誰?有誰!
當今時代需要青年人的激情與活力,而不是頹廢與虛偽。作為青年人中的一員,你是否曾想過建設與發展祖國的重任將落在自己的肩上,愛國暫且不論,首先你就得先學會愛惜自己。
我的言語不華麗故而不是太過激,如果一定說我的言語過激那也只聽其所辯罷了。對於「五四」,我們忘卻了太多,怎能再忘卻民主與自由,鄙人強調追求民主、自由,可也始終不曾忘記愛國這迫在眉睫的事情。假如不是出於愛國怎能面對社會上一系列虛偽的愛國行為而感到心痛?你可知道,愛國是內心活動,是對一切影響國家生存發展因素的批判與控訴。我不承認我的言語可以是渾濁風氣的濾化劑,或在某些人眼中這只是牢騷之言。可無論如何,我們怎能忘卻自己身上的責任!我們這被稱為「垮掉了的一代」也絕不是危言聳聽,勝負重任的青年人要是還不覺醒,那「危言」就不僅僅是「聳聽」了。
最後補充一句,我也很愛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