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全新顯卡揭秘:北極星架構+FinFET
2024-11-14 02:23:12
2015年12月3日,AMD新成立的Radeon技術事業部(RTG)在美國加州Sonoma舉行了一次圖形技術峰會。
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先後介紹了此次峰會上的兩部分內容,一是圖形和視覺技術,二是GPUOpen開源計算技術。
2015年,AMD推出了R9 Fury系列高端顯卡,GPU核心本身在架構和規格上大幅度提升的同時,還首次搭配了HBM高帶寬顯存,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2016年,AMD顯卡帶來的將會更多,尤其是全新的「北極星」(Polaris)架構,全新的1xnm FinFET製造工藝,而二者也並不是相互獨立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北極星」的名字這幾天大家應該已經聽說過了,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好好聊聊它到底有什麼特異功能。
AMD GPU近幾年的開發代號都是地球上的一些島嶼,而家族代號則是「XX群島」,怎麼一下子突然跑到天上了呢?(雖然筆記本GPU也用過太陽系行星做代號)
「北極星」是一個底層架構層次的代號,並非產品層面的。這是AMD GCN架構的第四代,但變化比之前兩代都要大得多,是全方位的提升,所以可以稱之為GCN 4.0,AMD也為它專門取了一個新名字。
關於「北極星」這個名字,AMD是這麼解釋的:「我們的目標是在每一臺設備上高效率地驅動每一個像素。星星是我們宇宙中最高效率的光子生成器。這種效率就是我們生成每一個像素的靈感來源。」
AMD指出,GPU現在已經不是單純的圖形技術載體了,而是一系列不同核心、引擎的集合,包括多媒體、顯示、緩存、內存控制器、電源管理單元等等,而且必須針對不同工藝進行綜合設計。
「北極星」是AMD的第四代GCN架構,但不像前兩代那樣只是細節提升,而是一次全方位的翻新,包括顯示核心、計算引擎、指令調度器、幾何處理器、多媒體核心、顯示引擎、二級緩存、顯存控制器等等,幾乎每個單元都是煥然一新。
AMD也說,這是「Radeon GPU在能耗比方面的一次歷史性飛躍」,也就是說不僅性能更好了,功耗控制和能效也更加出色。
根據目前已公開的資料,第四代GCN GPU核心主要增加了原語丟棄加速器(Primitive Discard Accelerator)、硬體調度器、指令預取、高效著色器、顯存壓縮等等,其中最後一個可在不改變顯存位寬和頻率的前提下,有效提升顯存帶寬。
多媒體方面加入了4K H.265 Main10硬體解碼、4K H.265 60FPS硬體編碼,完整支持4K超高清體驗。
而在顯示引擎方面,正式支持HDMI 2.0a、DisplayPort 1.3兩大最新輸出標準,同樣為4K體驗打好了基礎。
得益於更高的能耗比,「北極星」家族產品非常適合輕薄筆記本等小型設備,並能帶來出色的顯示和多媒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