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2024-11-24 19:58:11 1
例文1:貼對聯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例文2:倒貼福字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放鞭炮,剃頭髮……我們南陽過年的習俗和規矩太多了,弄得我摸不著頭腦,對,找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正在貼「福」字,他竟然把「福」字貼倒了,我焦急的叫起來。爸爸不急不慢的說:「沒貼錯,沒貼錯。」
「那為什麼將『福』字倒著貼呢?」我疑惑不解的問。
爸爸說:「『福』字倒著貼,說明福氣到(倒)咱們家了!」爸爸說完,停下手中的活兒,給我耐心的講解起來。
爸爸說,過年還有一種習俗——放炮,這也與年有關。傳說,「年」是一種獨角獸,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它便出來吞吃人們的食物,威脅人們生命,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這種獨角獸有三怕——怕光、怕聲、怕紅顏色。於是,每逢過年,人們就貼上紅紅的對聯,掛上大紅燈籠,燃上紅紅的蠟燭,還要砍伐竹
子焚燒,焚燒時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閃出紅紅的火光,就可以把「年」這種野獸嚇跑。這就是春節貼春聯、放爆竹的來歷。
我又問:「那為什麼二十七要剃頭髮呢?」爸爸吸了一口煙,慢慢的說道:「民間有一句俗語: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剃了頭好過年啊!」哦,我明白了。
正在這時,院外響起了孩子們唱著的童謠:「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我完全沉浸在他們的歡樂中,也奔出院子,加入他們的行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