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誠信的重要性作文
2024-11-17 11:21:11
誠信是重要的,誠信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快來看看吧。
談誠信的重要性作文【篇一】
媽媽經常教育我,要有誠信,有了誠信,就等於有了一大筆財富。
媽媽曾經給我將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老爺爺,他很多天沒有吃飯了,臉色蒼白,他來到城裡,想找一份工作,可沒有人要他,老爺爺非常的餓,這時,他看到地下有五毛錢,正想去撿,迎面走來了一個富翁,每個手指都帶滿了至少有幾百萬的戒指,他正在很別人說話,再用手比劃的時候,他的戒指掉了下來,富翁沒有發現,和他說話的人也沒有發現。老爺爺把他撿了起來,老爺爺很矛盾,到底是還給他好,還是自己獨吞好。老爺爺猶豫再三,決定把戒指還給富翁,因為誠信最重要哇!老爺爺打斷的富翁的說話,對富翁說:「年輕人,你的戒指掉了。」富翁接過戒指,對老爺爺說:「多謝您了,你要什麼報酬嗎?」「哦,不需要了。」「那可不行啊,如果沒有您,我就沒有這個戒指了!」「那……我也什麼都不需要,我……就是肚子有點餓……」富翁說:「那您等等,我把生意談了,再帶你去吃飯?」「不用麻煩了,您談生意吧!」說完,老爺爺走了。
第二天,老爺爺來找活兒做,他來到一家飯店,問問這裡有沒有人要他,走出來的是昨天的那個富翁,富翁說:「哎呀!老人家,原來是您啊!來來來,坐下吃一頓飯吧!」「可……我不是來吃飯的,我是來找工作的。」「那您就來我這裡工作吧!」「您願意用我?」「因為您的誠信,我當然要用你了!」老爺爺就在這家飯店安下身來,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老爺爺的做法是多麼的對啊,媽媽說的話,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談誠信的重要性作文【篇二】
生活中處處都有誠信,誠信是做人之根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誠信,那麼這個人也不會得到別人給予他的誠信。這個人將無法在社會上立足,處處都得不到別人對他的信任了。
好比我在生活中我曾遇到過一個人,他做生意為了能夠多賺一些錢,在他的生意中偷工減料贏取賺錢的機。將這樣的房子買給別人住,這個人他並不是很有錢,好不容易賺了一些錢買了一套房子沒有住多長時間卻因為這個買房的老闆的偷工減料的結果害死了他,哎,真是可悲啊!
從那以後這個老闆因為這件事他的名譽也受到了影響,不管他走到那裡做生意別人都不會信任他,都不會誠信待他。就這樣這個老闆在他不講誠信的一生中過完了。悽悽寥寥的死去了。
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講誠信,因為誠信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的,如果你不講誠信就會像這個老闆一樣悽悽寥寥的度過一生,你想像他這樣嗎?我想應該不會有人會想像他這樣吧!
如果有的話這個就是神經上看看他是否有問題了。
談誠信的重要性作文【篇三】
所謂誠信,簡單來說就是「誠懇信實」。誠信,是源於內在無形的美德;信,則偏屬表現於外在的道德作為,誠信當是一體兩面、內外貫通的德性。誠信是為人之道。若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坦然地面對自己和他人,成為一個「誠懇守實」的人,如此,便能活得自然,活得愉悅,活得心安理得。相反地,一個人如果不重視誠信,對人信口開河,對己姑息自欺,那麼不僅在社會上寸步難行,每個夜晚恐怕還得抱著惴惴不安的心難以成眠。誠信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德性。還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撒謊,整張臉漲得熱呼呼、紅通通的,說話也支支唔唔,儘管一時矇騙過去了,還是一整天沉著臉,悶悶不樂。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正是「誠信」在驅使我們走回正途──不要欺騙別人,因為我們難以騙過自己。〈大學〉中說:「所謂誠其意者,勿自欺也。」正是這個道理。如果將「誠信」二字擴充發揚,則它就不僅是做人之道,更是為政之道。子夏曾說:「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論語?子張》)這裡雖強調「信」,其實也難脫「誠」而言,須知一個為政者欲取信於民,必須先以誠相待。
以誠信之心治理百姓,就不會有民怨;相反地,如果無法讓人民感受到你的誠懇,信賴你的作為,那麼,為政者想要役使人民,就會遭遇困難。子貢曾問政於孔子,孔子認為要將國政治理好,必須顧及三件事:「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以今日的眼光來看,也就是民生、國防,以及政府的誠信。言語科的優秀弟子聽了之後,給老師出了難題,他說:「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孔子答道:「去兵。」子貢又問:「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孔子凜然回應:「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所謂「去食」,並非不顧人民百姓的生計,而是就治國層面而言,強調「誠信」是政府的根本,沒有誠信就沒有政府,國家恐要陷入不安動亂中,人民又如何能安居樂業?無論是修身或治國,誠信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不過,誠信也不只是說到做到。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子貢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消筲之人,何足算也!」(《論語子路》)。讀到此,會發現孔子對「言必信,行必果」的評價很低,而這裡的「砰砰然,小人哉」的小人,並不真的是品德低下的人,而是堅持自守,但尚不能橫量輕重、通權達變,因此顯得識量淺狹的人。
孔子贊成「言而有信,行有果」,卻對「言必信,行必果」有所商榷,他所反對的是這兩句中間的「必」字。「必」就是必然,做任何事一旦「非得怎麼做」就是一種極端,一個人倘若為了「誠信」而不擇手段,這樣「極端的誠信」還有價值嗎?一個為人處事遵循誠信之道的人,決不須強迫自己,去迎合那些有違誠信之道的人!倘若連自己都無法信服的事,又何必付諸承諾與實踐呢?這提醒我們,在付出誠信之前,我們也得充分了解對方,讓自己的誠信,不致淪為一種鄉愿;讓堅守誠信的我們,不會成為孔子所抨擊的小人。「誠信」是我們立身的根本,是我們固有的美好品性。當各界高倡「品格教育」,或許也意味當前正是一個投機者、巧言者橫行的世道。
在此情況下,我們一方面應該重新檢索我們文化中所蘊含的「誠信」美德;另一方面,也將「誠信」二字好好放在心上,待人誠懇信實,不偽善,不講空言。在我們還是一個普通公民時,以誠信要求政治人物;有朝一日,當我們有機會服務公民,也能謹記這立身的根本,也是立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