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道德作文4篇
2024-11-12 09:12:11
導語:金錢與道德,這是一對難以糾清的話題。這兩件事物都與人生緊密不可分,小編整理金錢與道德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篇:金錢與道德
星期天的下午,天氣炎熱,家裡只有我和爺爺。因為家裡太熱,我打算去超市買棒棒冰。
不一會兒,我到了多來福超市,眼前的景象讓我吃驚。超市的地上躺著幾十張鈔票。我望了望四周,發現每個人都發現了這筆錢,我驚呆了,為什麼沒有人撿呢?望著這些錢,我猶豫不決,心裡在做激烈的鬥爭:撿還是不撿啊!當我去伸手抓它時,好像被一股強烈的勁給拉住了,心裡好像在說:「不是你的不能拿!」
最後被商店的老闆給揣兜裡了。回家後,我把事情一一告訴爺爺,爺爺氣憤的說:「你怎麼那麼傻啊!你一個小孩撿又能怎樣啊!」爺爺的話有讓我懺悔,又讓我欣慰。懺悔是因為白花花的票子誰不想要啊?而欣慰是因為我沒有拿不屬於我的東西。我心裡覺得一點遺憾也沒有。
在生活中,金錢與道德讓別人選會選擇哪樣的呢?金錢?道德?在我看來,先有道德才有金錢。一個人連道德也沒有,那麼有了金錢又能怎樣?還會被人看為偽君子。然而在你看來,金錢與道德又是如何呢
第二篇:金錢與道德
金錢與道德,這是一對難以糾清的話題。這兩件事物都與人生緊密不可分,我們在探討更深沉問題之餘,有必要先就金錢與道德兩個關鍵詞做一個解釋。
金錢,就使我們經常使用的貨幣,貨物與貨物流通就是兩個等價物進行交換,金錢就是充當了一個代表價值的等價物。
道德,在人們進行貨物交換的時候發生著許許多多的事情,人跟人不一樣,有的人善良行事光明磊落,有點人邪惡喜歡做一些對不起別人的事情。
這就產生了不同的效果,金錢與道德並不能單純的換取幸好的幸福生活。有一些富翁很有錢,可是沒人清楚他們在獲取金錢過程當中體驗了什麼。有一些善良的人,獲取一小部分的金錢,也可以享受一小部分金錢帶來的幸福快樂。
金錢與道德,只是我們生活當中的小部分事物,需要我們客觀地對待。
第三篇:金錢與道德
如果,道德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我們當然可以說,他們是統一的,而道德本來就是對於人們在法律以外的規範,為什麼我們要設道德,因為我們的前輩,或是說人類,在這個方面的缺陷,而製造了出來,來約束人類的。為什麼,我們看英國人說是非常的有禮貌,我們要知道,在17世紀,18世紀,他們是有名的流氓,對於他們的道德規範,可以說是接近於0。但是,他們現在的這種,禮貌,不是在弊八?塹哪切┤畢萋穡?而卻我們的道德往往在很多時候和我們人類的人性是矛盾的。
而那些,規定道德的人來說,他們可以遵守嗎?在於金錢的誘惑,或是,美女的誘惑中,我們的道德是不是可以依然存在,因為被利益的趨勢,導致錯誤的行為,然後就有了現在我們的道德。所以說,金錢是原因,而道德是必然的結果,因為我們的社會在進步,道德的建立也有了完善。而上兩位說的,當然是理想狀態,對於現在這麼現實的社會,每時每刻,都有人在對於我們現在的道德規範,做出挑釁。看看現在的社會狀態,我們有理由相信,有一部人是可以兼得的。但是,就像我們的祖輩,教小朋友講禮貌,講道理的同時,他們是否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呢?如果這個人不要錢,我們都覺得他是傻子,有錢為什麼不要?要是在這種社會的情況在,生存,誰可以做要出淤泥不染呢?
但是,我們所面對的不就是這樣的一個社會,不是嗎?而對於違反道德的人,我們可以指出他的缺點,當然,要是別人指出你的缺點,你會樂意的接受,那我要說,你可是真的虛偽了。在接受的同時,隨之而來得那種不滿,是每個人自然的表現。
所以,在這個社會中,可以說,沒有人可以做到道德的規範,而誰對誰都沒有在道德上的審判權。因為大家都作不到,那麼我們又怎麼說金錢與道德能否統一呢?
很高興有人一起討論這樣的問題,你說的希望工程是人類最美好的道德規範,這也是要個人的品格和資產決定的,很同意你的觀點。但是對於買毒品,其實和你出去買希望工程是一個概念,是你的需求,你所要得目的。沒有什麼分別。你所說的是我們利用金錢來達到我們的目的,但是目的是什麼不能用道德規範來限定的。因為任何的道德規範都不能和人類的主觀肉體能動性所抗衡。
第四篇:金錢與道德
孔子不愧為聖人,在兩千五百年前那個商品意識尚未分化,原始道德觀念冰封的年代,能夠將道德善舉同經濟回報聯姻,其觀點無疑是極具前瞻性的。而將這種前無古人的聯姻擴充為一種極具廣度的積極的社會效應(「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更是難能可貴。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孔子的觀念是打破了那個時代的一種社會群體的道德桎梏和精神枷鎖,將商品的「秤桿」作用又繼而巧妙的融入了人文道德這一精神體系中來。
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商品回報在道德善舉中所發揮的度量衡作用日趨明顯化。雖然商品回報不是道德善舉中唯一的衡量手段,但它在這種社會道德體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而這種特定關係在當今社會中自然也是數見不鮮的。我們很容易在報紙中電視裡看到一些類似的報導。如某某同志見義勇為立功受獎,被當地政府部門獎勵人民幣XX元。98年的抗洪搶險戰鬥中,「人民的好戰士」高建成不幸遇難,黨和國家除了給予了他很高的榮譽外,還另外撥了幾十萬元贈給其家人。從某種程度上說,金錢回報這種商品回報中最廣泛的方式無疑成了當今社會對善舉予以肯定的表達方式。而這種方式在人們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認同道德善舉之前,其地位是不會動搖的。
然而在號稱「商品經濟時代」的現行階段,商品回報的「超值」現象也大行其道,與兩千五百年前的「貶值」現象無疑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在道德善舉中充當的度量衡作用被人為的不切實際地抬高了。《環球時報》上一幅漫畫一針見血地諷刺了這種現象:一個掉進河裡的人大喊救命,眼看就要沒頂了,而岸上的人還在討價還價,看他出多少錢才去救他。當然我們不能說這是一種社會道德淪喪的群體表現,但畢竟是一種社會存在,他無疑折射出了我們社會中一部分人的道德傾向和思想蛻變趨勢。
兩千多年前孔子的一席話旨在教會後人如何用金錢去闡釋道德,在金錢與道德之間鋪設了一條康莊大道。然而我們的一部分人在這康莊大道上迷失了方向,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怪罪孔聖人,畢竟正如我們不能因為有人拿刀去殺人,就怪罪發明刀子的人。如果孔聖人尚未仙逝的話,他一定會說,他是要教會人們用金錢去闡釋道德,而不是用金錢去收買或交易道德。
記住,這才是孔聖人的初衷。如果讀了幾輩子古書的中國人竟連如此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豈不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