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散文集讀後感
2024-11-12 02:20:10
這本書收輯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59篇,另附魯迅先生一生的全部詩作。小編收集了魯迅散文集讀後感,歡迎閱讀。
第一篇:魯迅散文集讀後感
下午下班回家,感覺很累,洗完澡變躺到床上,突然發現身旁一本很久沒看過的《魯迅散文集》,也很無聊,便拿來翻了翻。
翻開有些泛黃的封面,看完題記,第一個感覺:好飄渺,好有深度!換句話:不知所云。可能用噶指代太多啦,我唔系當時噶人,所以就唔明白,不過可能簡SIR會明噶!啊,不是「可能」,系「一定」會明白!做本天才噶老師一定要有翻甘上下先得噶嘛!
再看下一篇:《野草》。寫噶系野草吸收天地精華,頑強甘生存,即使成日比人踩系腳下!系度我霖應該係指代我地受苦受難但自強不息噶當時噶人民。但距又講句唔中意野草生存所在噶土地。好簡單~就係指代當時噶社會現狀啦。嗯嗯,我真系天才~
緊接著又看了一篇《過客》,講一個「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動乞討人員」遇到一個阿伯同細路女,問阿伯比杯水距飲。阿伯好人甘同意左,叫距個孫裸水比距飲。於樹阿伯又好無聊甘問距叫乜名,想去邊。跟住個「過客」好酷甘回答:「我不知道」。嗯嗯,「究竟我系邊個」呢個問題的確係一個好深奧噶問題,難怪咯乞丐唔識答啦。個乞丐又話「要到西邊去」,但是阿伯講「西邊系墳墓喔」。乞丐講「我不知道,但有個聲音叫我一定要去」。
最後又看了《復仇》,可是看完不知所云,只感覺有些倦意,便倒頭睡去了。
第二篇:魯迅散文集讀後感
深夜,一間舊屋,一盞小油燈,幾縷輕煙,一個微曲的背影。
屋裡不時會發出一點動靜,那是飛蟲撞擊窗戶玻璃的聲音。有時還有飛蛾撲向油燈慘烈身亡的聲響。但更多的仍是安靜。屋子裡的人在寫東西,他已經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了。或許是他已經快完稿了吧。不經意,聲響驚動到了他。他輕輕放下手中的筆,對著青油燈,習慣性地點燃了一支煙,看著眼前這悲壯的一幕,陷入了深思。許久,皺一皺眉頭,輕輕嘆口氣,緩緩的吐出煙霧。而後望了望窗外黑而高的夜空,看發白的月亮,聽夜遊惡鳥的聲音。
這就是我眼中所敬仰的魯迅先生。
讀魯迅的書,必須也是在深夜,最好也抽菸。魯迅先生抽菸是為了提神,是為了保持大腦興奮以更好的思考與寫作。這樣的例子中外並非少見,典型的還有美國的海明威。他為了寫作是每天都要喝許多咖啡的。據說晚年多病,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咖啡慢性中毒。我說抽菸其實是為了說明讀文章時必須百分百的的投入到文章裡面,必須身臨其境,和文字裡的靈魂和為一體,才能感受文章的妙處。而並非給大家找吸菸的理由。其實,我是對吸菸很反感的。況且,我也不必用吸菸這種方式來使大腦興奮,因為我的大腦可以一直都很興奮。特別是入夜。
魯迅的書我還是讀少了點。不過最近在看《魯迅的散文.詩全集》。看了挺久才看完《野草集》,在這裡就說說自己的讀後感吧,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大家一同探討。不足之處還望指點。
讀魯迅的《野草集》就像是在品嘗一種不知名的果子。入口有點澀,有點苦。單憑這味道就覺得這果子著實結得不易。好似經歷了許多年許多載的風霜雪劍嚴寒酷暑,才得以艱辛的修成正果。可是這種苦澀味道並非讓你嘗不下去,反倒是吸引著你一口咬萬還想再咬一口慢慢品嘗。嘗著嘗著,你會發覺這非同一般的苦澀滋味似曾相識,但你又記不清是在哪裡嘗過。這裡面的妙處只有用心品嘗的人才能體會得出的。其實更難得是在這淡淡的苦澀味道裡還滲透著一種醇厚的甘甘的滋味。這個滋味比橄欖的甘味兒還要再妙一些。我想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裡應該有許多這樣子的。平易樸實的文字裡娓娓地道出魯迅先生心裡的話。而話裡又包含著先生深刻的思想。所以吃了這個果子後,你會驚覺你的身心會舒適許多。這就好比一人在歷經千辛萬苦跑完馬拉松後的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而你的自身,你的靈魂「則永遠沉浸於生命的飛揚的極致的大歡喜中。」
有人說《野草集》這本小本子是魯迅先生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最高峰。本子裡篇篇都是精華之作。我這般含英咀華,確實品了些好滋味出來,看來果然名不虛傳。
第三篇:魯迅散文集讀後感
這本書收輯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59篇,另附魯迅先生一生的全部詩作。
讀整片我讀了整整一天,也許我閱讀的速度著實太慢了,也許魯迅先生寫的東西總讓我陷入思想的旋渦,但總算獲益匪淺。而最有印象的散文有《立論》《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歌則是《自嘲》《自題小像》。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是我小時候看過的散文,那時總認為魯迅先生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還有「美女蛇的故事,行如人體的何首烏吃後長生不老的傳所寫的無過於我們現在所看的神話童話書故事,什麼」人面的獸,九頭現在卻不那麼認為了!魯迅先生寫了那麼多有趣的事,也許並不是因為要給我們知道他的童年過得有多精彩,而是為了回憶和緬懷已逝去的人和事。這是一種生命的進化,思想的升華。長媽媽和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都陪伴了魯迅先生的整個童年,都是構成她美好回憶的軸心載體。因此他才會情不自禁的述說了那麼多。而這篇散文卻讓我認為它所說的是那時中國流行的「慣病」-----虛榮泛濫,是非不分。而這恰恰體現了魯迅先生的個性獨特----愛憎分明,明辨是非。對於那兩首詩歌和呢?雖沒學過,但卻讓我喜愛。特別是裡的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卻是千古名句。中的那句「寄寒予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也更是體現了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這讓我想到平時的自己,自當羞愧。所以我決定今後增加閱讀「愛國立志」的書籍,好萌發我的愛國情懷與奮發之志。
混亂的思緒終於用活躍的文字表達出來,雖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靈寫照,但卻是讓我心境平浮的東西,在此,我對魯迅先生---這位中國文壇的金鬥士,致以崇高的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