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父愛與珍惜——周國平《妞妞》讀後感
2024-11-19 22:47:11
《妞妞》是一部盪氣迴腸的生命輓歌。暑假裡讀過一次,寒假我再次捧起。我知到以我的淺薄的閱歷來評價這樣一部滿是傷口和眼淚的作品是種褻瀆,因為這是哲學家周國平先生用哲學家的思維方式和作為父親的愛心為我們講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雖然這個偶然的小生命,在人世間她只生活了僅僅18個月,但她可使父親「願意放棄一切世俗的頭銜,甘願仰仗神力,來做小妞妞的父親」;她的誕生也可以使漫不經心的、永遠長不大的母親一夜之間長大,成為小妞妞慈愛而合格的母親。短暫的生命帶給父母有不盡的歡心和感念,同時也將父母的愛心置於刀山火海之上而備受煎熬,她留給父母的卻是永恆的思念和追憶。
周國平以文字的方式來釋放他自己初為人父,卻在轉眼之間又失去了那個原本屬於他的小生命,從天堂跌入地獄的痛苦。妞妞出生後,就成為父親的掌上明珠。周國平在書中說:「寧可做平庸的父親,不做傑出的哲學家。」然而生命是脆弱的,襁褓中的妞妞卻患上了眼疾絕症——惡性眼底腫瘤,在接下來那一年多漫長卻又短暫的日子裡,他親眼目睹妞妞作為一個生命是怎樣發源、澎湃,也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眼疾攜帶著死神是怎樣一步步逼近、吞噬這個稚嫩的生命的。
「只要我的女兒能活,就讓隨便什麼哲學死去好了。」哲學這個曾經被周國平視為一切的東西,卻因妞妞的存在而黯淡無光。然而哲學是換不來妞妞生命的,沒有一種哲學能像這個稚嫩的小生命那樣讓他愛入肺腑。在死神的面前,這個偉大的哲學家懷抱他的小女兒低聲啜泣,不肯鬆手卻始終無能為力。任何父親在死神面前都一樣卑微和矮小,我們的父親何嘗不是呢?
一個人的一生要經歷多少悲歡離合,沒有人能一一細數,但是一次悲傷的離別就能讓很多人牢記一生。妞妞在這個世上只存在了一年多。她甚至不會用「疼痛」這個詞來表達眼疾發作時的痛苦,她只會一遍又一遍地喊叫:「磕著了!」只這三個字,卻足以令人心碎。幼小的妞妞不知是什麼東西總是磕著她,她不知道那種感覺叫做「疼痛」。她只知道:「爸爸疼,妞妞哭。」這個聲音讓作者心肝俱裂:「爸爸疼,妞妞哭。今生今世,妞妞是永遠的哭聲,爸爸是永遠的疼痛!」妞妞的聰明,妞妞的懂事,妞妞對音樂的摯愛,無一不讓人感嘆:這個小生命幾乎趨近於百分百的完美了。天妒英才,老天真是越來越無情了,連這朵剛剛綻放的花骨朵他也妒忌,他不因妞妞的可愛而憐憫她,而施捨給她一雙健康的明眸。他唯一多給了妞妞的就是那可怕的眼疾和一聲聲催人淚下的「磕著了」。
她天使般的降臨人世,在病痛中苦苦抗爭了一年多時間,又飛回到了沒有苦難的天堂。「小妞妞,爸爸擔心的是你那麼弱小無助,從未離開過爸爸、媽媽,我們竟讓你一個人出遠門,你那雙還沒有學會走陽間的路的小腳丫,竟要獨自去走那條陰森的冥路了」,這種擔憂、這份牽掛、這聲聲哀嚎,只有有著切膚之痛的親人才會發出,只有摯愛女兒的父母才會發出,讀這段文字使所有的讀者淚流滿面,周先生還以慈父的愛心寫道「我明白了,世上沒有什麼東西能割斷父母對孩子的牽掛,連死亡也不能。這牽掛的線團系在你遠逝的小軀體上,穿透生死的壁壘,達於另一個世界。我明知你不復存在,仍然惦記你猶如惦記一個失蹤的遊子」。是啊,這份愛、這份牽掛能穿過時光,穿過歲月得到永恆。
在《妞妞》中「苦難是人生的催化劑」這個觀點被徹底的推翻了。「人家都說共同受難的經歷會加深感情,才不是呢。痛苦是不能分擔的,說到底,每人都只能承擔自己的那一份。你對妞妞的思念和哀傷,我不能幫你緩解,反過來也一樣。」妞妞的母親雨兒在和周國平共同經歷了失去妞妞這一遭遇後痛苦地對他說作為父親的周國平畢竟還有一個文字的祭壇,而雨兒什麼也沒有。他們最終還是分手了。「苦難未必是紐帶,有時反而是毒藥和障礙。所謂共同受難其實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內在的痛苦都是獨特的,不但不能分擔,而且難以表達。期望對方分擔,落空了,期望就會轉變為怨恨。」作者夫婦的分手讓我難免覺得有些惋惜,似乎是雪上加霜,不幸的事情接連發生。但轉念一想,也許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走出失去妞妞的巨大痛苦,開始新的生活。
當我再次讀完《妞妞》,《唐山大地震》中的一句臺詞「沒了,才知道真的沒了」湧上了心頭。我深刻認識到了人一生中親情的可貴:「人在世上不妨去追求種種幸福,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幸福就在你的身邊,那就是平凡的幸福。」作者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身邊的幸福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或快要失去了,才恍然大悟,那時候就追悔莫及了。
失去的再珍惜已經太遲,擁有的去珍惜永遠不會太晚,這就是親情,這就是人生,我們不能倒流時光,卻能學會珍惜,惟有這樣,才能遠離遺憾。只有這樣,當有一天,我們老了,我們回首我們的一生,我們會發現,那些美好的,幸福的東西,我們都一一珍惜,沒有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