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親恩傳承孝道作文
2024-11-19 18:13:11
孝心是稍縱即逝的眷念;孝心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心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往事;孝心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接的鏈條,一旦斷鏈,永無連接。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感恩親恩傳承孝道作文【篇一】
孝於親,所當執
還沒上學前,我們便隨著奶奶搖頭晃腦地念《三字經》,記憶猶新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悌於長,宜先知。」
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奔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而古今仁孝之士,不但美名揚天下,除非物質條件極為艱苦,不足以延續生存狀態,多數孝子賢孫正是福壽雙全的典範。這也是我們平民百姓孝道傳家自然衍生的益處。
孝乃吾家事
我們兄弟姐妹5人,記憶最深的是父母對祖母非常孝敬。我們是在孝順的父母耳燻目染下長大成人的。父親是祖父母40歲所生,身為獨子,自然是在寵愛中長大。但孝道傳家的家風,讓父親並不驕縱,反而知節守禮,至孝至純,是我們當地有名的孝子。三年饑荒之時,正是父親考上衡山師範的時候,有大米補助。那時,父親才十多歲,正長身體,正當食量最大的時候,所補助的大米還不夠一名男生的食量,但父親常常把在學校攢下的大米背回家,再從家裡帶紅薯幹自己吃,忍飢挨餓把學業完成。那時,物質生活仍然非常貧困,祖母年事已高,我們還年幼。南方的鄉下,大部分時候,是靠紅薯充飢的,祖母一直胃不好,不能吃紅薯,已經參加工作的父親仍舊是把工資、糧票都給了家裡,自己仍然靠紅薯充飢。
如今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紅薯時,父親卻一口不沾,那紅薯的味道,已經讓父親聞著就感到反胃。我們都無法想像,那麼多年父親是怎樣堅持下來的。父親只告訴了我們一句話:孝道乃人之本分!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病重的祖父想吃豬肉,那時的豬肉要憑票供應,家裡經常入不敷出,身為教師的母親,除了工作,拉扯一堆孩子,打理家務,還每天早上和晚上到鄉下的石灰廠當「挑夫」賺錢,每天堅持給祖父買兩毛錢瘦肉,祖父最終是含笑離世。
孝道營造心靈港灣
家庭孝道文化的薰染,使得我們兄弟姐妹五人都形成了最為開朗的性格。如今,我們兄弟姐妹五人三人在京城工作,兩人在羊城就業,雖然沒有什麼事業上的成就,但也算是豐衣足食的生活,知足樂道,愜意自在。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的煩惱,就會向父母傾訴,從父母那兒獲得最好的撫慰,當我們有了一點點快樂的生活體驗,就會跟父母分享,同時享受著父母的快樂。兄弟姐妹間也是互通聲氣,同氣連枝,精神上的支持,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滿足。
我們過著這樣健康的平民生活,從生活點滴中感受著幸福,心理問題從來與我們無緣。
當我們看著父母親臉龐從年輕變憔悴,頭髮從烏絲變白髮,動作從迅捷變緩慢,鏗鏘有力的聲音也變得格外柔時,心裡便有了莫名的酸痛!父母親總是將最好、最寶貴的留給我們,像蠟燭不停的燃燒自己,照亮孩子!而我們呢?是否要騰出更多的空間給父母?
我們兄弟姐妹商議著接父母到京城住住,到羊城住住。他們累了,給一把椅子坐坐;渴了,給他們泡上一杯清茶;倦了,跟他們閒聊敘話,講個笑話,說說工作的狀況;為他們捶捶背、洗洗腳:過生日時,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一笑……
每周抽出幾個晚飯後的時光,攜著愛人,帶著孩子,挽著父母的手,漫步在林蔭道上,自然構築了一幅天倫美圖,看到了他們最燦爛的笑容……這也許就是孝道的真諦!
父母會向兒女索求什麼呢?他們總是怕增加我們的負擔,總是希望我們的日子能過得更好,總是希望能減少兒女的麻煩。他們在京城和羊城都沒住多長時間,老倆口就返回老家,守著老家的一片鄉土生活。他們說:「我們自在就行了,你們有你們的人生,我們有我們的生活。」
不能守著父母,我們只能讓老家裝上電話,爸媽配上手機,跟爸媽暢通聯繫,支持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感恩滋生快樂力量
親情的力量是最偉大的。
我們遠在他鄉,但是父母的支持卻時刻伴著我們,無論我們的路途多麼艱辛,總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行路,還有雙親在陪伴著我們,還有兄弟姐妹在陪伴著我們。是父母的言傳身教,使我們有了一顆永恆的感恩之心,綜合著善心、愛心和良心的心靈,深深懂得愛的涵義。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愛讓這個世界充滿和睦,快樂、尊重,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生活更加充實。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知道無論孝道文化怎樣斷層,但在民間,孝道傳家還是頑強的保留在千千萬萬的家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也正因為這樣,中國的孝道文化雖然斷層,但絕沒有斷根。就在我們的家鄉,我們就知道有許多像我們一樣的孝順家庭。有一位遠房的堂弟,他大學畢業後就一直給農村的父母寄錢,供弟弟上學,給父母翻新老家的房子,直到工作七八年之後,才考慮自己的婚姻住房問題。如今,他一家同樣生活得很陽光,很幸福。
孝道傳統需弘揚
當然,對中國傳統文化,我們不是要照搬照抄的沿襲,而是要吸取精華,去其糟粕,進行一脈相承的揚棄。對於孝道文化當然同樣是如此。實際上,在民間流傳的孝道文化也在自然的進行揚棄,宗法制度隨著封建社會的覆滅也早已經解體。到如今,再沒有孝義之家還守著「父母命,不可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陳詞濫調了,但是「事親、敬親」則是永恆不變的人倫天理;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諧的孝道行為,不僅是保障我們的父母長輩安享晚年的仁善之舉,也是讓我們完善自身修養,使自己添福增壽的基礎。
感恩親恩傳承孝道作文【篇二】
現代的都市,燈紅酒綠,不斷為了生存的我們,在愈演愈烈的競爭中,不斷接受著艱難困苦的考驗,不斷在「時光」洪流中掙扎,也在『生活的淘汰賽』中不斷的出局,不斷地榮升,同時也享受著豐富的物質條件與精神財富。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每當想要早起的我們憊懶的躺在舒適的床上,不願在朦朧中睜開睡眼惺忪的雙眼時,我們的父母在做些什麼?每當,我們在電視機前歡聲笑語時,我們的父母又在做些什麼。每當我們跟父母無理取鬧時,可又曾想過父母的嘆息與悔恨。
滄桑的的臉上流逝著歲月的痕跡,斑白的頭髮映刻著風霜的洗禮,枯黃的手「指向」的是生活的艱辛。然而身處在高度文明包圍中的我們為什麼總讓他們操心呢?為什麼?
在我中華綿延的五千年文化中,不乏有「孟母三遷」的典範,在不知不覺中父母已經替我們鋪好了道路,但換來的是「青春難駐」的逝苦啊、
著名作家汪國真的詩集中曾譜有一首《蝶戀花》寫到:「自古青春難駐,年少正好射虎,妙手婉風華,功就與君共駐。起舞,起舞,更有憧憬無數。」讀罷此詩,是否更應珍惜少年時?是否還「紙醉金迷」,自我陶醉呢?
那麼,請珍愛父母,留住時光。儘管時光荏苒,物換星移,但請不要揮霍青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不要忘記蒞臨在我們肩上的重擔,不要有太多悔恨。努力吧
感恩親恩傳承孝道作文【篇三】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品德,孝敬父母有很多種,幫父母減輕負擔,做自己力所能的事……
記得有一次,我媽媽回到家,就拿起拖把去拖地。我覺得媽媽,上班太累了。於是,對媽媽說:「媽媽,你上班很辛苦的,讓我來拖吧!」說完,就拿著拖把去拖地去了!我拖完地以後,讓媽媽去看,媽媽看了以後,就誇我說:「你真乖!」聽到媽媽的表揚,別提我有多高興了!因為,媽媽平時很辛苦,我能為媽媽減輕負擔,所以我很高興。
但是,爸爸媽媽批評我的時候,我好像被一塊巨大的石頭壓著,喘不過氣似的。事後我一想爸爸媽媽,打我、批評我,也是為我好!還有一次,爸爸剛買完菜回來,就躺在沙發上,我叫爸爸坐直,我來幫爸爸捶背,爸爸一聽來精神了,一骨碌,爬起來了,我連忙幫爸爸捶背。爸爸一個勁的說:「真舒服!真舒服!」我幫爸爸捶完背,爸爸也是一個勁的誇我!
以後我要好好讀書,掙多多的錢給爸爸媽媽用,好好的孝順我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