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的來源
2024-11-19 13:49:10
母親節起源於美國。1906年5月9日,美國費城的安娜·賈薇絲的母親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母親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並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此後,她到處遊說並向社會各界呼籲,號召設立母親節。她的呼籲獲得熱烈響應。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籤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安娜謝世時,已有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
母親節在我國最早是港澳臺地區有此節日。改革開放後,母親節也為內地所接受。廣東省於1988年開始,杭州等城市於1989年開始,都由各級婦聯組織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節日的內容之一。
在母親節許多人將康乃馨贈給母親,這是源於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豔美麗的康乃馨。
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繫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徵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康乃馨與母親節便聯繫在一起了。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託於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珍貴禮品。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2016年的母親節是5月8日。作為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母親節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母親們在這一天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而我國的母親花是萱草花,又叫忘憂草。
母親節的來歷
有歷史學家稱母親節最早可能起源於古希臘,這是一種拜偶像的活動。人們慶祝莉雅女神的節日,在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致敬。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況往往持續達三天之久。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裡,出門在外的年輕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在美國,最早關於母親節的記載是1872年由茱莉亞所提出的,她建議將這一天獻給「和平」,並在波斯頓等地舉行母親節的集會。
美國費城一名叫做安娜·賈維斯的女士,為了紀念母親到處奔走,呼籲在一年中定出一天作為紀念母親的節日。
1907年,費城的安娜為了發起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而活動。她說服了她母親所屬的、位於西維琴尼亞州的教會,在她母親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隔年,費城人也開始在同一天慶祝母親節。之後,安娜和支持者們開始寫信給部長、企業家和政治家,要求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他們很成功地被接受了,因為1911年時,幾乎所有的州都已開始慶祝母親節了。1913年,終於得到參、眾兩院的通過和總統威爾遜的籤署,法定每年的五月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世界各國相繼仿效,「母親節」便逐漸成為世界性的節日。
母親節在中國的發展
母親節最初是在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的,名貴的珠寶,象徵母愛的康乃馨,特製的愛心甜點,精緻的手工賀卡等,成為人們向母親敬獻愛意的禮物。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大陸接受。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20世紀末,母親節這一節日逐漸在中國大陸各地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人們一起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
相關文章推薦: